話說古時,南陽有一個張員外,叫張蔣,祖上三代都是打柴的樵夫,不過到了張員外這一代,由于張員外的天資聰慧,天生做生意的料,張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的樵夫,到現在的員外,從以前的茅草屋,到現在的府宅,一時間可是羨煞旁人。
富起來的張員外深深的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他給自己的獨子張若霆請了最好的先生,來教他讀書,但是人各有志,張若霆從小便不喜歡讀書,他喜歡畫畫,向往著把世間萬物都融入紙張之中的快樂。
對此,張員外是什么辦法都想遍了,但是絲毫沒有改變張若霆,于是也就只好隨他去了,不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此時的張若霆已經十五歲了,張員外便給他相中了鎮上趙舉人家的小女兒,心想著,既然兒子不成器,那就把希望寄托在孫子身上,趙舉人家的小女兒出自書香門第,想來也是差不了的。
可是,當張若霆得知張員外讓自己娶趙舉人的小女兒時,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當即稟明張員外,自己喜歡教自己畫畫的孫先生的女兒孫依依,張員外堅決不同意,但是張若霆是鐵了心了,直言,若是不讓他娶孫依依,那么他將終身不娶。
最終,張員外還是拗不過兒子,只能答應了,可喜的是,結婚之后沒三個月,孫依依便懷孕了,這下可把張員外給高興壞了,好吃好喝的叫下人供著,天天算著日子,就盼著兒媳給自己生一個大胖孫子。
又過了幾個月,張若霆對父親說道:“爹爹,依依的肚子越來越大了,我想帶著依依去附近的廟中為孩子祈福。”張員外聽了很是擔心,說道:“要不還是我們父子去吧,你媳婦懷著孩子,萬一動了胎氣呢!”可是倔強的張若霆非說只有親自去了,這才顯得心誠。
張員外無奈,叫了好多的下人,帶足了東西,套了好幾輛馬車,跟著一起去,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出發了,為了照顧孫依依,本來是一天的路程,直到天快黑了,才走了一半,張若霆便吩咐叫手下人找一個就近的客棧,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出發。
又走了二里多地,找到了一家客棧,雖然看著有點簡陋,但是好在客棧很大,住下這么多人也實屬不易,于是張若霆便吩咐下人們卸東西,自己和妻子則邁步走進了客棧。
奇怪的是,這么大的客棧,連一個跑堂的小二都沒有,只有店家一個人出來迎接客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店家在店中還帶著一頂帽子,張若霆也沒心思看店家這怪異的打扮了,張口便問,還有客房嗎?
店家低著頭,大大的帽子把他的眼睛都遮住了,他沉聲說道:“您一行二十人,樓上有二十間空房。”張若霆并沒有想太多,聽到有房子,便扶著孫依依上了樓,不過孫依依卻是忍不住好奇,心想:他并沒有去外面,是怎么知道外面的伙計是多少人的。
二人上樓之后,店家抬起了被帽子遮住的眼睛向樓上看去,嘴角露出了邪魅的笑,片刻之后,出了門去,招呼外面的下人們去了。等到下人們各自歸置好之后,天已經黑了,累了一天的一行人,早早的睡覺了。
第二天的早晨,丫鬟打好了水,敲門叫張若霆夫婦起床洗漱,張若霆睡眼朦朧的翻了個身,去發現妻子孫依依不在床上,他下床開了門,問丫鬟:“少奶奶出去了?”丫鬟答道:“沒有啊,少爺,我是第一個起床的,并沒有看見有人出去啊。”
張若霆有點著急,命令下人們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就連店家也不見了蹤影,張若霆害怕極了,妻子懷有身孕,就這么不見了,豈不是很危險。連忙出外面尋找,還派小廝們去報官。
再說張員外,在家里也是坐立不安的,自己的兒媳身懷有孕,雖然帶足了仆人,但是還是擔心有個萬一,可是偏偏怕什么來什么,張員外在家心神不寧的等著,跟著兒子去的一個下人回來了,哭喪著臉說道:“老...老爺,不好了,少奶奶不見了,少爺出去找,不小心掉下河去了。”
張員外一聽這話,直接是暈了過去,等到他再次醒來的時候,下人們已經把兒子的尸體從河里打撈上來了,而兒媳至今下落不明,張員外強打著精神,給兒子舉行了葬禮,幾天的時間,張員外仿佛老了十歲。
辦完兒子的葬禮之后,張員外遣散多數的下人,只留下管家和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廝,此后張員外開始積德行善,看見有幫助的人都會施以援手。
一轉眼,十來年過去了,這一天,張員外正在大街上走著,一個小乞丐倒在了他的腳邊,他看這孩子實在是可憐,便吩咐小廝把這孩子抱回家去,給他喂了一些吃食,小乞丐可算是醒過來了。
張員外又叫小廝為他好好洗個澡,換一身衣服,過了一會,小廝領著一個小孩走到了張員外身邊,洗干凈后的小孩子居然異常的漂亮,張員外見了也是大吃一驚,因為他和自己的兒子太像了。
看著這熟悉的臉龐,張員外想要留下這個孩子,便問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家在哪里?家里還有什么人呢?”小孩子倒是也不怕人,說道:“我叫張念,思念的念,我的家在鄰縣的龍虎山上,我來這里是來找爹的。”
張員外聽后,大為吃驚,忙問道:“孩子,你爹叫什么?還有你和你娘怎么在龍虎山呢?那可是土匪窩呀,你娘現在在哪呢?”小孩子哭著說道:“我娘已經死了,她死前對我說,龍虎山的爹不是我的爹,我的親爹叫張若霆,龍虎山的爹,對我們很不好,老是打我娘和我,我娘就是被他打死的。”
原來,十年前的那個店家便是龍虎山上的二當家,他用計擄走了孫依依,可是當時的孫依依已經身懷有孕,二當家曾多次想害死孫依依的孩子,不過孫依依保護的很到位,一直小心翼翼的,二當家看在眼里,心中不快,多年來對孫依依母子非打即罵,而孫依依眼看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便告訴兒子身世,叫他下山找他的親生父親。
張員外聽到這里,老淚縱橫,不停的說道:“我是你爺爺呀,你的父親是我的兒子呀。”從此以后張念便留在了張員外身邊,可喜的是,張念很喜歡讀書,在土匪窩的時候并沒有機會讀書,而現在張員外為他請了先生,他很是聰明,學什么都很快,十五歲的那年,參加鄉試,便中了秀才,二十一歲的時候,便中了狀元。
后來,人們常說,土匪窩中中狀元,說的就是張念,而張員外一直到了九十五歲,這才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