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勸學》。
說的是好的環境的對人的好的影響。
我初中的校長是爸爸的朋友。
印象中校長很有書卷氣質,說起話來,常常以理服人,我很喜歡向這樣的長者請教問題,有時會暗暗的和自己爸爸比較。
一家人曾在福建做生意好幾年,這幾年回家到湖北,校長轉做了地產,再見,他笑談間提到,他帶的那幾屆升學率還是蠻高的。
因那時自己學了傳統文化,覺得收獲頗多,就請教校長:教育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他久忖,說了一句:教育這個東西不好說,但是環境會對人影響非常大。
我期待的答案落空,一時也沒能消化環境究竟為什么這么大力量?
不過……我知道媽媽呆在福建的那會兒,就會一直忙事情,而回到湖北忙完事情就會去打打麻將——雖然這些年她也有些體悟了,知道在麻將桌上不能貪,也不能怕,常常開開心心打完幾圈就罷手,贏錢幾率反而高了……
……
話說近段時間,無論是李笑來,還是開智學堂都在重申這一點,一個城市對人的影響有多大,說的都是環境的影響。
上面的文字來自于文章:陳虎平:如何給行動注入更多的動力
還有巴比前段時間,在一片談CEO高階訓練營的文章中,也提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講自己如何在大咖中得到收獲的例子。
王叔是爸爸比較佩服的人,據說年輕時《資本論》已經讀過N遍。見到他的時候,是前幾年去福建,想找廠買他的發明的專利。
后來聽王叔說,他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他年輕時是一群青年中領先者,但是正是如此,就沒有再求進步了,然后……反省良多。
我最近想起,如果王叔不是在縣城,而是在城市,說不定會碰到很多對手和厲害的同儕呢?會有更多追求差距的動力呢?
想多想深一下,在年輕的時候,就獲得極大的成功,有時不見得是件好事。
有對手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當然也有很多在非大城市做的優秀的人也大有人在,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人和事見諸媒體端,當然我想的提醒自己的是還是要注意環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身邊沒有這樣的場,在這個時代,也要積極的借助互聯網,來創造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場(環境)。
有關于“環境”的一篇碎碎念!
今天日子過暈了,以為是星期一,忙完之后發現是星期天“神丹節”。
祝福親們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