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重游桐嶺村,村莊更落寞。
寧波余姚市丈亭鎮鳳東村桐嶺自然村,美其名曰“桐嶺仙境”。
2012年3月18日,我和一幫驢友前往四面環山的桐嶺村,進村的公路只有一條,必須穿過桐嶺隧道才能進入村莊。出隧道后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恍如進入桃花源。
時代浪潮滾滾向前,桐嶺村和所有的村莊一樣,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命運:村民陸續進城生活和工作,留守村莊的只有老年人。
八年時光,桐嶺村內的留守村民更少,殘檐斷壁,更加破敗凋落。
空虛殘存的村落,卻有著自然與生態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桐嶺村地處群山環抱之中,水牛山、煙火山、北山崗、西山崗,四方圍抱,獨處一隅,避世而獨立。
村北的北山崗,是余姚與慈溪的天然分界線,穿村而過的溪流發源于北山崗,上游有桐嶺水庫,下游有姚嶺水庫。
上世紀七十年代,村莊下游建成了姚嶺水庫,進出村莊的道路因此被水庫阻隔。
為方便村民出行,專門打通了一條隧道,名為桐嶺隧道。
桐嶺隧道建成于1979年,隧道長約200米,僅能供一輛小汽車通行,如果進隧道之前,對方已有來車,請耐心等待對方無車時再通行。
出隧道后豁然開朗,水庫,村莊,小橋,流水,雞犬相聞,別有洞天,宛如桃花源。
東晉末年陶淵明的那篇《桃花源記》,已經流傳了一千五百多年。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進入桐嶺村,儼然有進入桃花源之感。
桐嶺村安靜地躺在山谷溪畔,綠水環繞,古樸端莊,恬淡幽雅,房屋錯落有致,四面崇山峻嶺,鳥鳴幽谷,確如世外之境。
在一間老房子前,掛著“中共浙東行政公署慈鎮縣慈西區委會舊址”的木牌,桐嶺村曾是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后勤部的辦事處和后方醫院。
村里的居民都姓陳,最多的時候有200多戶700多人。
世事變遷,村民大多遷移出山,桐嶺村漸趨落寞,荒廢沉寂。
村前的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橋,為三孔石梁平橋,名為積善橋。
橋面由六塊又厚又長的石板鋪成,沒有橋欄,自然而原始。
中孔的橋板一側刻有“積善橋”三字,兩個橋墩的兩側雕有鎮水鰲,昂首伸頸,栩栩如生。
積善橋到底建于哪一年,沒人能說清楚。
小橋流水,詩情畫意,有詩云:
綠樹障紅日,青山帶白云。
泉從幽澗落,路向小橋分。
沿溪而上,風景更加隱秘而迷人。
上游的桐嶺水庫,當地人稱桐嶺山塘,水庫的水通過一條人工渠,流出水庫,形成了一道人工瀑布。
袖珍型的水庫,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嵌在青山懷抱中,一水盡收千山綠,山在水中,染綠了水面。
桐嶺水庫在村莊的上游,進村的游人很少來到這里,隱秘的風景,只為樂山好水者綻放。
村莊下游的水庫名為姚嶺水庫,與上游的桐嶺水庫一字之差,很多人把姚嶺水庫錯誤叫成桐嶺水庫。
姚嶺水庫下游還有寺前王水庫,可以并線旅游,美麗的風景線。
桐嶺仙境交通攻略:自駕導航桐嶺村即可。
公交出行,到余姚丈亭鎮、三七市沿線,乘坐余姚506路公交車,至鳳東站下車,走路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