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跌宕起伏,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也留了很多的懸念,比如“終極”是什么,“它”又是什么,還有一個頂上的小鬼,怎么可能影響子彈的軌跡,反正還是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不過無關緊要,反正好看就是了。
但是確實整個小說挖的坑太多,最后作者也填不上,只能爛尾,這個不太好。
《慶余年》就比較好,最后好多的坑都完美填上,就很棒。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真實的關于盜墓的紀錄片,也不能叫紀錄片,就是一個視頻,但是真實發生的。
具體很多細節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大概。
說有天一個居民發現旁邊廢棄的廠房那兒,停了一輛白色的轎車,停了兩天一直沒動,而且車上好像還有人。
然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天就過去看,結果發現車上的人已經死了,于是趕緊報警。
警察趕到,在車子尾箱又發現一具尸體,還發現了很多盜墓會用到的工具,于是斷定肯定是盜墓賊,馬上又聯系了考古學家。
后面警察總共抓住了10個參與盜墓的人,抓捕過程其實挺簡單,就是通過這輛車的車牌,找到了車主,在審訊室就交代了盜墓的事情,供了14個參與盜墓的人。警察一對比,發現加上車上死掉的兩個人,都還少了兩人。
原來還有兩個人死在了盜墓的過程中,被就地掩埋了。
警察和考古學家馬上找到了盜墓的地方。那是一個水塘,墓穴就在那個下面,當時這些盜墓的人還是有點經驗,聽到關于墓穴的傳說之后,就做了大量的準備,找了一個黃道吉日去盜墓,因為有水坑,不能直接挖洞,就從旁邊找了個地方豎著挖下去,再橫著挖過去。為了不被人發現,這些人晚上10點之后才去挖,凌晨4、5點就收工,再把盜洞掩蓋好。一直挖了得有一個月,總算快要挖通了,這些人也沒有了耐心,最后就用炸藥炸開。
然后先是兩個人進去,結果進去之后沒動靜了,不得已又用繩子吊著兩個人下去,然后下去的兩個人又沒了動靜,拉上來的時候已經死掉了。把盜墓的這些人嚇壞了,就趕緊逃跑,后面就被警察抓了。
那個墓穴是漢代一個皇帝的哥哥的墓穴,算了大型墓了。馬上成立了考古隊進行挖掘,考古隊的挖掘就簡單多了,不用打盜洞,直接把水抽干。
對于正規的考古來說,考古隊員最害怕看到的,不是什么“粽子”、機關之類的,而是礦泉水瓶,那些東西才是他們最怕看到的,在挖掘的過程中,就陸續發現了很多朝代的盜墓工具,可以說是讓考古隊很難過的。
所以最近搶救出來的文物也沒多少了。
相傳,曹操是很早靠盜墓起家的,還設立了摸金校尉專門盜墓,很多墓都是在那個時候被盜掉的。
然后,那四個死掉的盜墓賊,當然也不是因為什么“粽子”、機關來的,就是單純的一氧化碳中毒,因為炸藥把里面的氧氣都消耗完了。所以,也算命不好。
現在已經在看第五部了,這種書看起來還真是比較快,當然也不會有什么思考,也談不上對生活的幫助或者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