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年關,臘月寶寶的我快過生日了,家姐買了禮物快遞過來,等待禮物的心情讓每天都變得格外美好,感覺自己又成了小孩子。可是禮物真真的是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絕望啊……,查查物流信息,東西三天前就到站了,還標注著“送無人”。為什么我沒有接到快遞電話呢?趕快查電話,查攔截,還是沒有。于是打派送員電話,“對不起,你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竟然關機了……。
我決定投訴。
同事們聽說了這件事情的經過后反應比較統一,“大過年的”,“都不容易”,“快遞員很辛苦的”。一時我有點蒙圈,是不是我有點沖動了?于是我又把快遞信息翻出來看看。
1.31號攬件
2.2號到達目的地,這速度算妥妥的沒問題。
2.2晚9:48,派送不成功,標注送無人。老媽天天在家,況且是下班時間段,這條不成立,但我可以理解,因為派件可能有時間限制,快遞員虛假派送經常發生。畢竟過節活多壓力比較大嘛。滿心期待第二天肯定能收到。
2.3號派送中,又是一天焦急的等待,期間家姐打電話來問禮物喜不喜歡。我也很無奈啊。晚11:12竟然顯示簽收了。趕快翻手機記錄,查電話,查騷擾攔截,查短信,然而,什么都沒有……
善良如我,竟然再次說服自己快遞可能是送晚了,又是虛假簽收。
2.4號繼續等待中。期間打了派送員電話,開始是無人接聽,后來就一直關機狀態。
2.5號,忍無可忍的我填寫了投訴信息。
2.6號,今天過生日,沒有禮物收,心情很down.
我從上學的時候就開始網購,算來網購年齡也近十年了,可以說是體驗了整個快遞業的崛起。近半年來,我的快遞被無端投送到超市,菜鳥驛站,熊貓快收無數次,拿快遞的心情漸漸變的沉重起來。后來買東西基本就都寄到老公單位,讓他背回來(聰明如我)。
我是個脾氣很好的人,認識我的人都這么說。其實息事寧人不光是我個人的態度,也是中國傳統下大部分人的選擇。記得有個段子說,中國有四大寬容: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在投訴快遞這件事情上,我打破了兩條,大過年的,都不容易??墒欠催^來想想,對我而言,也是大過年的,也不容易,我的生活連續幾天打破平靜,然而這些似乎并不被別人看到。
一.到底應不應該投訴?
《奇葩說》第四季有一期節目的辯題是“外賣小哥惹毛你,該不該投訴?”。在這一期里,正反雙方的觀點都得到了充分的討論。
反方觀點:不投訴
基于對快遞員處境的理解和同情,強調不要在情緒不穩定時做出行動選擇,投訴看似鞭策,其背后可能因為地位的不平等而實則為打擊。
通俗的說就是:我這么可憐你還投訴我?是不是人?
正方的觀點:投訴
投訴是一種契約機制,大家基于契約,完成彼此的義務。投訴不僅讓情緒有一個疏解的地方,還可以幫助被投訴者的持續改進。假設對不合格的服務,采用不投訴的方式,其實是對提供合格服務的人的一種不公平。不投訴不是在施于善意,而是在摧毀規則,規則是商業時代的基石,表達最真實的想法,才是對社會最大的善意。
通俗的說就是:你這么不專業,不投訴你,我還是不是人?
孔子說以直報怨,直是等值,即該得的。不要以德報怨,要以直報怨。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情,承擔該承擔的責任,獲取該獲取的利益。
遵照規矩,是商業道德,手下留情是人類的道德。
這其實讓我想起了《萬歷十五年》里,對一個封建王朝衰敗的評價,一個試圖用道德代替法制的社會必然會走向崩潰。傳統的道德觀念里,我們以息事寧人的態度企圖迎建和諧的社會,事實上也是極其天真的想法。只有法制和規則才可以長期穩定的維持社會運轉,任何企圖用道德綁架打破規則的行為都是社會的倒退。
說了這么多,拉回到快遞這件事情上,從兩天的處理時間上看,投訴基本也沒毛用,還是沒有人理我。心情持續down……
繼續發揮想象中……
二.我的善意會不會被你當做不在意?
都說裝修是一件耗時耗力的攻堅戰,但對于我而言,卻是一件毀三觀的事。
裝修過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次裝修,必然是兩眼一抹黑的。即便是網上找攻略,各種補腦洞,也還是不能萬無一失。對于如何辨別工程質量,更是一無所知。鑒于在這方面知識的欠缺,我選擇找正規的裝修公司,因為他們聲稱可以代理監管工程質量(現在想想,我也是太天真)。
我一直以為與人相處,是應該遵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原則,只要我對你好,你就會必然的對我好。所以施工期間,我每次去都會給工人帶飲料,對所有人都客客氣氣,滿臉堆笑。
可是換來的結果是,地磚,墻磚鋪錯了兩次,花紋完全對不上,墻面開裂嚴重,現在家里每一間屋子都有裂紋。是工人技術有問題嗎?然而同樣的一批工人在其他樓裝修,并沒有這個問題。后來得知是那家房東每天都去盯著施工。你看,在嚴格的監管和要求下,他們可以做出高質量的活。
所以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現實生活中,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會把你的善意看做是理解和信任,反而會認為你是個好說話的人,所以可以對你不那么上心。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說回到契約精神和專業精神。我們能不能自覺履行彼此之間潛在的合同,而不以對方的身份,態度,處境有所變化,便是專業精神的最高體現?,F代社會的發展想要擺脫人情社會,走向更健康和公正的生人社會必須以契約精神和專業精神為前提。
三.難纏的客戶得到更多的優待
昨天下午家姐爆發了。我姐是個火爆脾氣,當她得知這么久我還是沒收到禮物時,火就點燃了。
她打了一個電話,罵了一通,強烈要求必須當天把這事解決。
一個小時后,我收到了快遞。
心情突然有點復雜。
這幾天,辦公室忙的熱火朝天,從來不加班的同事都改天天加班,原因是日本客戶來了。
你一定好奇為什么日本客戶來了會和一般客戶不一樣。實際上,公司的訂單在操作處理上并不是統一的標準。按照不成文的規定,排序依次是日本客戶,澳大利亞客戶,其他海外客戶,國內客戶。原因很簡單,日本人最變態,要求多且細致,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且要求完全清晰的解釋。我們做小兵的最頭痛拿到日本訂單,因為稍微不慎就會被投訴。
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看,不難發現:
難纏的客戶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服務!
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公平的。但卻是每個行業都或多或少存在的現狀。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特別容易放在那些容易爆發的客戶上,而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數。
既然這是一個潛在的規律,那就不妨多問問自己。
年終考核的時候,我沒有直言要求加薪,老板是不是把本該給我的漲幅轉給了別人?
買東西的時候,我沒有討價還價,店家是不是沒給我最優惠的價格?
生病的時候,我硬撐著沒有訴苦,老公是不是以為我根本就沒什么大事?
做家務的時候,我沒有提出幫助請求,是不是被家人理解為是我理應的付出?
過各種節日的時候,我沒有要求禮物,是不是被默認為并不在乎節日的驚喜?
……
也許,想要得到公正,得從學會表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