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縣緊鄰安徽亳州市,距離安徽渦陽縣不遠。鹿邑縣有渦河,渦陽縣也有渦河,兩地共飲渦河水,這樣一看,兩地人文習俗都很相似。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學派創始人。
就是因為老子是世界名人,兩地關于老子故里之爭,經久不息,互不想讓。
其實,關于渦陽老子故里的考證,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典籍記載:諸多專家學者通過檢閱相關歷史地理文獻進行考證。如東漢邊韶《老子銘》記載“老子,姓李,字伯陽,楚相縣人也…… 相縣虛荒,今屬苦,故城猶在,在瀨鄉之東,渦水處其陽”;《水經注》卷二十三提及“渦水又曲東,逕相縣故城南” ;曹魏黃初三年《魏修老子廟詔》指出“苦縣渦水北有老子廟” ,這些都從典籍層面為渦陽是老子故里提供依據。
2. 田野考察:有人通過十余年的田野考察與歷史地理文獻檢閱,以翔實的證據考證了“老子故里”在今安徽省渦陽縣的史實。
3. 歷史沿革:學者會梳理渦陽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轄區等變化,將其與歷史上有關老子故里的記載進行對應和分析,以此來論證老子故里與渦陽的關系。
4. 地理方位:依據古代文獻中對老子故里地理方位的描述,結合渦陽當下的地理位置,判斷二者是否相符。例如“渦水處其陽”(渦河的北岸)這一特征,渦陽的地理情況與之能夠契合。
5. 河流水系:河流在古代地理標識中具有重要作用,渦陽境內的渦河等水系情況被用于與相關歷史記載中老子故里周邊的河流水系進行對比研究。
6. 出生年代:對老子出生年代的研究可以輔助確定其故里。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行政區劃,推斷在老子生活的時代,渦陽地區是否與之對應。
7. 姓氏源流:對與老子相關的姓氏在渦陽地區的起源、發展和分布進行考察,從姓氏角度尋找老子與渦陽關聯的線索。
8. 獨特景觀:渦陽當地一些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可能與老子的傳說、事跡存在聯系,成為考證老子故里的一個方面。
9. 文物考證:1991年,安徽省文物部門在渦陽天靜宮遺址發現了宋代大型道觀和上千件文物,這些出土文物為考證老子故里提供了實物證據。
10. 道教經典:道教以老子思想為重要源泉,一些道教經典中可能存在與老子故里相關的記載,可作為考證依據。
關于老子的主要思想,著名新聞人、久居北京的安徽籍作家淮君總編輯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道的思想: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和本質,是一種超越感官和語言描述的存在。“道”具有永恒、無限、無為而自然的特性。
2. 無為而治:主張統治者應遵循自然規律,減少對百姓的干預和強制,讓社會和人民能夠自然發展。
3. 辯證思維:老子提出了許多充滿辯證智慧的觀點,如“福禍相依”“有無相生”“柔弱勝剛強”等,強調事物的兩面性和相互轉化。
4. 崇尚自然:強調順應自然,尊重事物的本來狀態,不刻意追求和破壞自然的規律。
5. 知足寡欲:認為人們應該減少欲望,知足常樂,避免過度追求物質和權力帶來的煩惱和危害。
6. 柔弱不爭:倡導以柔弱的方式處世,不與人爭強好勝,認為柔弱反而能夠持久和強大。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哲學、文化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