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開銷:
讀一遍 30分
畫腦圖 4.1 10:20—10:59 40分
聽語音 至少3遍 45*3=135
寫總結 14:50—15:30 40分
總計: 245分 4小時
這一章不難比較簡單,自己閱讀和畫腦圖都是比較輕松的,聽永澄的解讀很有新意,今天應該是第3次聽了,用圣誕樹來寫總結進行梳理回顧:
四個收獲
收獲一 :主動閱讀的四個問題
自己是倒著學的,盡管在后面的篇章已經開始使用了,但今天再重新學習這章,感到這是本書的核心所在,整個第二篇都是在圍繞這四個問題展開。作為一個最自己負責人的讀者,一個主動閱讀者,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讀者,這四個問題必須深深地刻在腦子里:
一本書整體講了什么?全書的如何展開的?
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這本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收獲二:永澄關于主動的結構性思考
這一章其實講態度,那跟自我管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也是永澄自己擅長的,所以在領讀的時候就充分實現的知識的遷移。這很棒,這塊對自己是個很好的借鑒,我有很多東西積累了但沒有打通,這次學習也幫自己在打通很多知識及思維框架。那談及主動跟自己正在講的《積極心態》其實是相通的,那如果我講“為什要積極心態”那其實也完全可以參考他的結構,很有趣。
收獲三:藝術與習慣
本章重新讓我對藝術和習慣有了深入了解。藝術其實并非我們所想的主要拼天賦,藝術家是那些了解規則、持續實踐并能形成習慣的人。最后到他們在潛意識層面自動地進行實踐,這跟自己學佛法也是完全相通的啊,最后所有的行為都是按照佛菩薩的要求和標準去做的時候,你自然就成就了。羌佛老人家講的“萬法習慣成自然”也在說這個道理。
收獲四:成果激勵
之前第一章就提到過成果管理,這里永澄再次講到主動背后的一個巨大推手就是成果管理,他讀這本書讀出1萬元錢,打通很多知識框架、獲得一群小伙伴、一個網站,還順道開發了一款閱讀產品,是啊,每做一件事情都能有如此多的收獲成果,自然會給到自己更大的動力持續不斷地去做。而且他自己也說這次領讀最自己整體閱讀理解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這些個做法對自己其實刺激是很大的,多年來不追求結果導向,做了很多沒有結果的事情,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很是遺憾啊!
三個感受
1、 讀書讀到一定層面完全可以跳開書本,結合自身實踐去解讀,這才是自己的。這樣的讀書對自己提升會很大。
2、 講出來跟讀出來真的不一樣,我一再感覺為什么同樣的篇章自己讀完跟永澄讀出來的完全不同,仔細分析除了認知差異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他是在分享,站的角度和高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去調動他更多的力量去做這件事情。講出來太重要的,我也要嘗試把這本書在學完之后講出來。
3、 跟之前一樣把想法一定要落地,需要抓緊時間實踐。
兩個改變
1、 對藝術和習慣的認知發生改變。藝術能力是可以在遵守藝術規則并用習慣去養成的。
2、 對成果導向的理解更加深刻,這也是今后做事必須要首要考慮的
下一步行動 (4月份完成)
1、10本書練習檢視閱讀五部法
2、10本書練習回答四問題
3、結合自己課件分析閱讀重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