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屬雞的人2017年犯太歲。這一消息讓我歡欣鼓舞,這意味著,糟糕的一年就要過去了,好日子就要來了。
接下來我該走上坡路了吧。
每天用釘釘打卡,經常冒出來一句問候語:“辛苦,是因為在走上坡路。”
有道理。我最近過得比較舒服,我知道我沒有在上坡。
日子清閑舒服,跟開心滿足是兩回事。
Mid-life crisis?
這一年,是我開始接受自己的中年人身份、開始調整心態的一年。——是啊,連90后都在調侃自己是中年人了,我這個在他們眼里標準的中年人卻還沒完全接受這個事實。怕嚇到自己,連“中年危機”四個字都要改用英文寫。
這一年,好像有越來越多的人喊我“姐”,雖然有時扮成熟有利于工作,但是有時也忍不住會擔心,我是不是臉上寫著“孩子媽”幾個字?
這一年,我的白頭發明顯增多。為了掩蓋這件事,我只好每隔一段時間就偷偷染發。頭發白得早可能有遺傳因素,也可能是用腦過多,也可能是出于我最不想承認的理由——就是年齡真的到了。畢竟,我這年齡,已經超過了清末的人均壽命;在古代,可能已經當祖母了。
這一年,是我對自己有越來越多不滿意的一年。我時常懷疑自己頭發太丑、衣服太老氣、包包太少……可與之對應的,我懶于化妝跟打扮。我很懷念那個每天出門前仔細挑選耳飾的自己。但卻失去了悉心打扮的動力。
想起來在微博上看過一個帖子,討論主題大概是“為什么上班時完全懶得化妝”,下面有個評論說:“也許你該換份工作了。”
是啊。對于一個平常對自己的外表有要求的人,出門去見朋友會化妝的人,上班時卻懶得打扮可能真能說明一些問題。你在這個環境里已沒有了斗志和野心。
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職場,喪失了斗志和野心,不是很危險的么?
我把自己這一年的自信危機歸因于在工作中長期缺乏成就感和驅動力。
為了解決我的中年危機,我決定換工作了。
像我所有的重大決定一樣,在真正實施之前,必先醞釀很久。希望來年能化危機為轉機吧。
變老不可怕,怕的是以自己不希望的方式變老。
成長和收獲
2017年初,我給自己定了5個目標。
1、每個月讀一本英文原版書。
2、學會開車
3、complain less
4、對人更熱情一點
5、繼續學PS
轉眼到年底,5個目標基本達成了3個,我還是基本滿意的。
沒能做到的是:
1、每月一本原版書。但是好歹練口語這件事斷斷續續堅持下來了;
2、至于“對人更熱情一點”,我只能說,對自己不予評論吧。來年也順其自然,一如既往真誠待人,也就夠了。
雖然工作上的發展不滿意,但是個人提升上,我對自己的2017是基本滿意的。
這一年,我學會了開車。我覺得這對我是個劃時代的事件。不但意味著我可能擴大了我的生活半徑、增加了工作地點的選擇范圍,也意味著我對別人更少依賴,更多獨立。這種獨立是事實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這一年,我開始學習理財投資。邊學習邊實踐,從一開始連什么是“滬深300”“中證500”都不懂,到現在,也算是有了初步的投資理念。知道可以給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獲得工資收入之外的資產收入,也算是給人生增加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這一年,我給家人重新配置了保險。將重疾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統統配置齊全,并果斷退掉了性價比低保障不足的分紅險。我將保險視為家庭的堡壘,如今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安全堅固的堡壘,剩下的事情是好好工作,努力生活。
理財和保險,都走了一個大彎路。2007年牛市,我們追漲殺跌,買在最高點,跌了一半賣出;至于買了不適宜的保險又退保,這種事情記憶中也至少發生過2次,退保損失至少2萬塊吧。所有的虧損,不過源于2個字:無知。
不買自己不懂的東西。簡單的道理,卻也是繞了一大圈才明白。
加油,2018。
2018年,我給自己設了5個目標:
1、每周寫一篇文章
2、每周練習口語至少一小時
3、把那本PS書學完
4、至少讀8本投資理財書
5、學會游泳
當然最重要的,我要換工作。換一份更能實現我的價值、更能提升自我的、能讓我每天有動力打扮漂亮精神抖擻去上班的工作。
然后,全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是完美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