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兩邊忽兒多了幾家打月餅的鋪子,水果店門前各種箱裝水果成堆成摞,滿街飄著月餅的縷縷香甜與瓜果的絲絲芬芳,深深吸一口,沁入心脾。
路邊的空曠處也多了幾家殺羊攤兒,有人家扛個整羊個圞回去,有的兩戶分殺一只,當然也有四家拼一只的。趕上這節點兒,羊販們也能賺個好錢。
肉食店里雞鴨魚羊肉應有盡有,顧客絡繹不絕。各大超市紛紛應景這節日,食品琳瑯滿目更不必說。
現在人生活水平好,其實想吃啥平素都買得到,只是不象過節這樣扎堆兒罷了。
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到八月十五,大人們背了自家磨得面,提上自家的胡麻油,從供銷社稱上幾斤糖,再買些兒青紅絲做餡兒,去專門打月餅的師傅家排隊,一般打的就是帶餡兒的和沒餡兒的混糖月餅兩種。還有一種是提漿餅,只有家底厚實的人家才打。那會兒,小朋友中誰要是手里捧個提漿餅,單看那精美的外觀,就讓其他小朋友眼紅。臨到節日,家家戶戶混打月餅,排隊早的,白天就打好了,來的晚了,甚至得等一個通宵。而我們這些饞貓就一夜翅盼不忍睡去。第二天一早看到笸籮里的月餅,迫不及待地一手虎上一個,大飽口福。這時母親把打好的月餅按親疏遠近分份兒,近的十個一包,遠著些的就是五個,先給村里的每位長輩送去,剩下的才留作自家享用。
? ? ? 那時候,肉類品是每到節日 村子里殺的一兩口肉豬,家里養的雞很少舍得吃,因為這一年的油鹽醬醋還指望著賣雞蛋的這兩個錢兒。過節宰豬益處一舉兩得,既能賣個好價錢補貼家用又能落個頭蹄下水吃。鄉親們聞訊趕來每家割上三五斤。至今還記得隔壁的大爺說:“肥拉拉的豬肉片能吃它三碗”,說著嘴角都流哈喇子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生活相對貧窮的年代,吃頓肉只能是節日里的奢侈?,F在人怕長脂肪,肥肉再也不受歡迎了。
? ? ? 晚上,熱騰騰的餃子出鍋,先撈一碗供月亮,是我們那些孩子們最喜歡的事,院子中央放個小桌子,盤子里早早擺上了切成塊狀的月餅、蘋果和梨,再往桌上放顆大西瓜,最后還要擺上一個專為供月亮而特制的大圓月餅。記憶里那時候好像能買到的水果就這兩三種。我們幾個小伙伴就在這片圓月的銀輝下一邊撒歡笑鬧,一邊不時地瞄著那桌上的瓜果月餅,聽老人們說十五這天的瓜果月餅,敬完月神后才可以吃。
一生中,在他鄉過的中秋節,影響最深的是在技校。如果沒記差應該是1991年,那時,我們剛入學不久,學校舉辦了中秋宴會。午飯是食堂拌好的餡兒,和好的面團,全體師生齊動手,有的負責搟餃皮,有的專管包,由于人多搟面杖少,洗干凈的酒瓶也上了陣,同學們便在這溫馨的場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晚上食堂飯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飯菜以及水果,能歌善舞的老師和同學還表演了節目,記得我班班長唱的是《糊涂十四》的主題歌,那款款深情至今猶新。晚飯過后,拆了飯桌的食堂立馬變成了舞池,門前是為了歡度佳節特意燃起的篝火。向來笨拙的我避開跳舞,便和好友背對背地坐在火堆兒旁靜靜地欣賞著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眼前的歡喜與溫暖淡然了離家的惆悵。
如今月餅花樣層出不窮,風味各異,包裝日臻精美。水果的種類也超多,家家雞鴨魚戶戶肉類豐足。孩子們想吃的美食平素就能達到,再也不必為了那頓節日的佳肴,扳著手指頭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節日的氣氛好象因此淡了許多。時不時被新聞爆光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讓人心生擔憂。其實走過半生,最讓我懷念的依然是兒時的中秋節,那絕對放心的食品、簡單快樂的心情、濃郁的節日氣息、淳樸的民風、飄蕩在溫馨小院里的歡聲笑語……已浸透歲月,鉆刻于心。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又快到中秋節了,老家的爹娘這會兒已經熟睡了吧?為了生計在外打拼的老公啥時候才能回來?蕭蕭黃葉閉疏窗,夜深寒更盡,佇立在窗前,看那夜空中繁星點點,當空一輪漸滿的圓月,灑滿了一地思念的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