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焦慮,現代社會人們非常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有數據表明,全球有3億多人患有焦慮癥,很可怕的一個數字。
我有沒有焦慮癥我不知道,但是我確實常常會感到焦慮,有些事可能還沒有發生會擔心有不好趨勢、有些事有些人的期待沒有滿足會焦慮,有時候晚上睡覺都不輕松,腦子一直在想人和事,早上起來身體和腦子都不輕松…
在我目前的生活來看,真的沒有太多值得焦慮的地方:
非常有能力、非常懂我疼我的老公
非常聰明優秀、懂事又很愛我的兒子
非常勤勞、很健康,理解我,照顧我和孩子的生活的父母,并且我們住在“一碗湯”的兩套房子里,有各自獨立的空間。
衣食無憂的生活條件,我和老公各自的幾家公司經驗狀況和發展勢頭都很好。
身邊有一群樂觀向上、不斷成長又無比信任我的小伙伴。
我有一個想要幫助女性幸福的夢想,現在也走在實現它的路上,“姐妹陪你”運行大半年,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公司彈藥充足
……
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都是那么好,我沒有理由去焦慮什么,我問自己到底有什么擔心呢?似乎也說不上來,好像與工作有一些關系,我問自己如果我不做現在的工作, 這種感覺會消失嗎?答案是未必,似乎是一種完美主義情節,希望事情都按照期望的方向發展,如有偏差,就會焦慮,但世上之事不可能都按自己的想法來,所以就算什么事情都不做,依然不可能完全不焦慮。
這讓我想到我的媽媽,她也是這樣一個人,媽媽有常年的偏頭痛,年輕的時候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睡不著覺,非常焦慮,經常頭疼,家里的藥箱里,總有一板一板的去疼片,一頭疼就吃藥。小時候的印象里媽媽總是忙碌的但是不高興的,家里三個小孩,媽媽沒時間沒心情很有耐心的照顧我們,為了不讓媽媽擔心,能博得她的歡心,我一直很懂事,媽媽的話都始終牢牢記在心里,如果沒有做到做好就會很擔心,擔心媽媽生氣,擔心受到懲罰,所以小心翼翼,乖巧聽話。后來上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創業,我都是那個好學生、好員工、好老婆、好媽媽甚至好老板,我似乎要讓所有人滿意 ,她們都滿意我才安心,常常也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焦慮。我很好的繼承了我的媽媽。
? ? ? 我的兒子不太一樣,他屬于那種沒心沒肺型的,經常頭一秒還在因為沒完成作業,被我批評,后一秒就沒事人一樣問:媽,我們今天去哪玩?我對他的囑托常常最多管三天,之后就丟在腦后了,有時候氣憤的想: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讓人省心呢?一點都不像我,我以前多聽話啊!
? ? ? 如今重新看待這件事情,兒子的心態未必是壞事啊,難得我要把他變成和我一樣,總是充滿壓力和焦慮嗎?人能夠保持樂觀放松的態度是多么難得的狀態,這些年我努力成長,調整心態,最終不就是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嗎?為什么要讓孩子總是背著父母批評的話,時時“鞭策”自己?為什么要讓孩子一定要讓父母滿意甚至讓其他人都滿意?
? ? 人的一生會碰到很多事情,我們無法讓所有的事情都事如人愿,但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我們需要去用好的心態去接受,有的人是屬于天生的樂天派,很容易忘記不好的,記住好的,事情過了就算了,就像我兒子一樣;有的是屬于通過學習、成長,找到合適的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像我這幾年走的路,已經進步了很多,但依然做不到兒子那么“灑脫”。
? ? ? 那么既然我努力的方向就是兒子那樣的狀態,為什么我還要不遺余力的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讓他聽話、讓他像我一樣讓父母省心、讓我覺得滿意呢?
? ? 突然更清楚的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不聽話”,“聽話”是父母期待、別人的期待,而常常聽“外面的話”就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常常讓別人都滿意,無形之中就被上了“壓力和焦慮”的背包,既然我那么想要去放下這些"背包",我就不要讓孩子再背起,我要讓他做自己,我希望他過一個也許不一定很優秀,但是幸福快樂的人生!
? 而我自己也要繼續走在學習成長的路上,該放下的放下、該療愈的療愈,該成長的成長,雖然我沒有兒子那樣“本厚” 但我依然可以走在越來越放松、自在、喜悅的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