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在二十多年前,是個窮鄉(xiāng)避壤的村莊。這里的道路坎坷不平,遇到下雨天,到處泥濘,踩單車不叫踩,而是扛起來,深陷泥濘,深一腳,淺一腳,走著這條路,猶如走在泥田里。
村莊離村委還要翻過一座山,村委那邊人集中,而我們村莊小經(jīng)常打塊肉都要去到村委,途步要半個鐘。記得小時候,我們很少吃肉,都是自己在家養(yǎng)些雞鴨鵝來改善生活,可是,那年代沒錢,就算養(yǎng)了很多禽類,大了也要拿到鎮(zhèn)上去兌換油鹽醬醋茶,舍不得自己殺來吃!
初中的時候,我才漸漸發(fā)覺父親等我們姐弟禮拜回家都會打豬肉,煮上香噴噴的紅燒或燉上一大鍋豬骨湯讓我們姐弟解解饞。
所以每個禮拜都會看到一個用自行車載著豬肉來賣的中年人,他年紀(jì)跟我父親差不多!人長得比較矮小,黝黑的皮膚,眼睛小小,襯托著一張三角面,大家都覺得他像猴子,跟他起了個外號,猴子!
從此我們村就有送肉過來賣的人!猴子每天早上很早就來賣肉,摁著他那“永久”牌自行車鈴鐺,吆喝著:“上肉平靚正,五花便宜又好吃,排骨營養(yǎng)又開胃,尾骨煲湯味正濃………”他的吆喝總是吸引了村里的“掌勺人”,紛紛出來跟猴子買肉,每個早上村里都會有陣熱鬧!
猴子剛賣肉時,刀工不熟練,往往得不到買肉人所要肉的量。如果切得不夠,他就再切補(bǔ)上,如果切得多一點他就送給人家!有些小媳婦精打細(xì)算,總是挑猴子的豬肉毛病,不是說肉太肥了,就是說骨頭沒肉了……!猴子對這些挑肥撿瘦的婆娘都會耐心對待,直到這些小媳婦用盡她們的口舌之戰(zhàn)后,猴子有條不紊的把豬肉切好,稱好,讓小媳婦們高興的提著肉走。
有一年,隔壁老大娘生病,她兒女都在外打工。老大娘每天都要買肉,因為她吃藥把整個人都吃得臉無血色,必須買些肉補(bǔ)充營養(yǎng),可是那些孩子都在外面打工,無能顧及老大娘。老大娘要等他們那些孩子回家才有錢,買肉都沒錢。她就跟猴子賒賬,猴子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老大娘可以賒賬。
猴子不但賒賬給老大娘,還每早賣完豬肉都過來幫老大娘把水挑好,把所有家務(wù)都做得井井有條,才放心!然后騎著他的“愛車”,唱著他的“映山紅”,回蕩在村莊那條泥濘路里,一顛一簸的車輪輾轉(zhuǎn)在灰塵里,堅難前行。而他的歌聲久久的響徹在村道里。
十年前,村道硬底化,終于家鄉(xiāng)人們可以通暢的來回于鎮(zhèn),村之間。人們的生活也今非夕比,而猴子依然還在我們村賣肉。不同的是,猴子早幾年換了輛么拖車,如今又換了輛三輪車!他說年紀(jì)大了,早晨殺豬,天還沒亮,眼睛也不太好使,搬一邊豬肉上么拖車又重,所以圖個方便,就買了輛三輪車,現(xiàn)在賣起肉來也比以前好多了!
猴子的善良實誠,賣肉從不短斤缺兩,給村里的人帶來方便,大家對他也一致好評。雖然村里現(xiàn)在有好幾個賣肉的,但唯有猴子的肉最好售。村里的人都非常敬佩他!
前段時間看到猴子在賣肉,一大早他就“禿禿”的把三輪車開進(jìn)村里,現(xiàn)在他是每家每戶送,不用像以前那樣大聲吆喝。豬肉提前一天都定好,派送就行了!
偶爾一兩個沒預(yù)定的,跟猴子買。只看到猴子不再是以前那個刀法不熟練的屠夫,他的刀游刃有余的行走在肉上,切下的肉跟要買肉之人的量不差多少!
道路不再是那泥濘路,猴子也不再年輕,賣了二十多年肉的猴子仍然操持著他的老行當(dāng),行走在每個村落。他的堅持,樂觀,善良總能給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