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了,是東野圭吾的大作,但一直沒有看過,可就在剛才,我看完了。曾經對“白夜行”這個名字感到奇怪,不明白為什么這三個字是什么意思,直到快看完的時候,才明白,什么叫白夜行,正如書中所寫的,女主角雪穗對她的員工夏美說的話:喏,夏美,一天當中,有太陽升起的時候,也有下沉的時候。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真正的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來一直存在的太陽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原來這才是白夜行的意思。我到這時才明白。確實有些人,從生下來,就如太陽一般,生得好,住得好,環境好,有好的父母,有花不完的錢,不用去付出什么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什么,這就像是得到了太陽的撫照一樣;同樣,也有些人,從一出生就注定了命運的悲劇,似乎就只能在黑夜里前行,但又不得方向,磕磕絆絆地也不能好好地走完一生。這是命運的不公,但是面對這種不公,書中的男女主角似乎受用了一種他們認為,或者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辦法的辦法,并且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跟外界惡劣的生存環境相比,自己的內心的煎熬才更可怕。為了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說,不只是想要的,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可以和別人一樣的,在陽光下生存的機會,他們便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魔鬼,從此以后,再也沒有機會在陽光下生活了,因為他們的心已經沉淪黑暗了。
這本書是一本推理小說,所以,在看的時候,我們或多或少的會猜測誰是幕后黑手。一般是不難猜的,如果不是希區柯克的故事的話,這樣的書,我們大概都能猜到結局的。但是這本書我看完以后,我卻不知道誰是幕后黑手了。如果你問我,難道不是操縱了一切的那個人,雪穗嗎?不是小時候因為一時沖動而殺了自己有變態傾向的父親的那個小男孩嗎?不是嗎?我想說,不是吧。雖然作者在書里,在最后已經很清楚地提示了這個結果了,但我還是覺得,不是吧,不是他們吧。
為什么雪穗會那樣去害自己的朋友,去害自己身邊的人?為什么她每次都為了得到自己的想要的而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為什么她明明是小時候受到過性侵害的人,卻可以讓別人看起來她是那么的高潔,那么純真?為什么那個小男孩會做出殺害他父親的事情,哪怕是一時沖動?為什么他從來不和別人做更深的交往?為什么他總是隱于黑暗里,只為了保護雪穗?為什么他可以為了雪穗什么都可以做,而不計后果?這些為什么,有答案嗎?我想是有的,這些為什么的背后,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們兩個,從小的生活氛圍,從小的社會環境,讓他們變成了這個樣子的。
有人說,成年是童年的縮影。如果雪穗的母親可以有個正當的穩定的職業,雪穗不會從小有那樣的經歷,那她也不會讓自己變成后來的冷酷無情的人,我想她一開始是被逼到沒有辦法生活了,才會去做那樣的事情,甚至,她兩個母親的死都和她有關。如果不是小男孩,桐原的父親是個變態,他的母親又紅杏出墻,他不會一沖動就殺了他的父親,更不會后來為了掩蓋事情的真相又去做了那么多的壞事。如果說一開始只是一小步的泥足深陷,那么后來,因為警察沒有即時的破案去制止他們,才讓他們越陷越深,也牽連到越來越多的人,所有和他們有關系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傷害,好像蝴蝶效應一樣,更準確地說是像是投入湖中的石子,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被波及到的,都受到了影響。
后來,桐原被抓住了,被抓住的時候,他用剪刺向了自己的胸口,就如同當時他殺死他父親時一樣,也是刺向心口。那個時候,雪穗站在旁邊,面對警察的訊問,她面無表情地說,她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然后頭也不回地離開,就正如,當年,桐原殺死他父親時,讓她逃走一樣,那時她也是頭也不回。我看到這個結尾,一點也不吃驚,相反,我很同情他們兩個,而且,私心里不想讓警察抓到桐原,但這樣的結局,恐怕已經是最好的了,他們,或者說桐原終于可以結束自己的黑夜里潛行的時光了,因為桐原和雪穗即便沒有被警察抓住,他們也再也不能在陽光下生活了。經歷了那樣的事情,做出了那樣的事情,心里怎么可能還有陽光?剩下的只有無盡的黑夜。但是,這也真的不是他們的錯啊。他們似乎是在對這個社會進行討伐,因為,他們心里的黑暗便是這個社會所給予的。這才是幕后的黑手。
《白夜行》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遠不止這些,就好像我們平常人身上也有白天和黑夜的影子一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掙扎和選擇。人言可畏,我們是不是也像女主角雪穗一樣,在面對外界的評價的時候又做了多少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