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按原定計劃,往廬山東線,首站選三疊泉。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李白的詩,流芳千百年,令廬山瀑布的壯美與浪漫感召著無數世人,也在曾經年幼的我心頭植入了一棵種子,廬山是必須去的呀,去廬山也一定要去看看廬山瀑布呀!
抵達三疊泉所在的景區,過檢票口,一路往前,體感越來越舒適,涼爽無比。只聽得有導游跟團隊里的游客說,再往里走,可以選擇坐纜車,也可以選擇步行進入,步行的話大概四十分鐘。“那我們還是坐纜車吧!”我和老筒紙商定,前幾日爬江郎山的疲累還未完全消退,能省力點就省力點。
一路走走歇歇,不停往底進發,行至過半,隱隱可聞水聲傳來,山道上陸續出現抬山轎的轎夫,也可見有人真的坐著山轎返程;拄著拐杖自己一步一步往回爬的人們也都一一個個生無可戀的模樣,本以為前幾日被江郎山的一線天虐了一把,卻誰知,與這廬山的三疊泉比,可謂小巫見大巫了。
自己選的路,爬也要爬完。既然走到這份上了,總要看一看令人怦然心動的大瀑布吧。心懷這一份執著,提著這口氣繼續往下走,水聲也越來越近了,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歡喜,總是離谷底越來越近了吧……
終于,走得精疲力竭,搖搖晃晃時,到達谷底,然而谷底并沒有水聲咆哮,萬馬齊喑之勢的大瀑布,只有幾道水簾從山頂傾瀉而下,平靜而無力,潺潺的水聲與日常所見的山溪亦無太大的區別,完全沒有想象中的氣勢磅礴。心頭的失落無以言狀。
在谷底稍作停留,又邁開酸脹的雙腿一路往回爬,回至纜車候車室,已是雙腿打顫,無法言狀!至此還在質疑纜車的合理性。
回至景區門口,了解了一下線路,遂坐東線車往廬山博物館去。
蘆林湖的水,漂亮得令人屏氣凝神,怕喘息聲太大,會驚擾到她。湖水泛著如翡翠般的深綠色,這種綠內斂而沉靜,無比大氣。湖中只有兩座小小的湖心亭,鑲嵌其中,似乎在安靜地守護著這一汪湖水,湖面泛起層層細密的波紋,顯得平靜而神秘。湖邊的行人并不多,行走在湖邊,頻頻回頭望向湖中,心中漣漪大過了湖水的漣漪,是怎樣的天造地設,能成就這樣的一眼迷人的湖水呢?
緩步走著,終于依著導航,找到了蘆林湖1號,原來毛主席舊居和廬山博物館是一處地址。循著博物館內展覽的指引,回顧著歷史。行至毛主席居住場所的展示室,看見開闊的衛生間,我笑了,典型的如今裝修中流行的“三分離”概念,原來所謂時尚,不過是經典的輪回再現而已。*
隨后,又去廬山會議舊址走了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一次紅色之旅。
參觀完廬山會議舊址,聽說場館接近閉關,估算著別處也差不多,就直接坐車回牯嶺鎮吃晚飯了。
餐后回民宿,回想起剛才半道上下過雨,老筒紙擔心地摸了摸晾在外面的衣服,房東的婆婆正坐在門口,笑瞇瞇地操著方言說,下雨時,衣服收回去過,出太陽了又晾出來,來回收了兩次。真是太熱心的老太太,連聲感謝。
稍作休息,洗漱完畢,在民宿門口納涼,看著對面山頭邊的云層,估摸著今天看不到日落了,略感遺憾。此時山道上陸續有人上來散步,也都低聲討論著,估計今天再難見到日落。未幾,沿山道,又走上來兩女一男三位年長的游客,男性的老先生特別健談,很熱情地跟房東和房東的婆婆打招呼,看著很熟的樣子。他自我介紹說,他是杭州人,連續很多年炎夏都會來廬山度假一個月!然后指著對面的山頭說,你們要拍一下對面這個山頭,這個山頭上拍的《西游記》的片頭曲“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的那幾個鏡頭……還有啊,你們知道你們這個房東老太太大有來頭,當年毛主席來廬山,她是照顧毛主席的服務人員,現在88歲了……一席話,令人心生歡喜,一日的疲憊也消去了大半。訂民宿時,老板娘說,民宿門口是看日出的絕佳位置,當即就無比向往。入住當天,看到民宿門口的銘牌標注著,這座別墅是一位外國攝影師1921年建造的,彼時又是一番驚喜,如今又多了這樣一份淵源,這是何等有趣的經歷。。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書里的那些文字,眼前的風景,因為跟人的緊密相連,才會變得鮮活生動,充滿趣味!
附一
1)廬山上雖然公交線路不少,但是不允許站人,所以早晚高峰時段,會出現到站無座無法登車的現象
2)雖然交通線路多,但有的站點離景點有一定距離,這個要有心理預期
附二
DAY6: 8月17日 廬山
07:50 早餐
09:00 出發三疊泉
12:30 午餐
13:00 蘆林湖、毛澤東舊居、廬山會議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