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跟女兒聊天
她問我:媽媽,等我上小學了是不是要天天寫字?
我說:是??!
女兒說:我不要上小學了,我不會寫字。
我說:你只是現在不會,等你上小學了,慢慢學習就會啦。
女兒顯然是不相信我的,因為聽完說完,她還是很憂慮。
在她的認知世界里,寫字是很難的,現在很難,以后也一樣難。
女兒還小,即將滿5歲,從這個年齡的角度來擔憂未來,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她還小,考慮問題不全面,她忽略了時間這個因素,她不知道人是會改變的,是有學習能力的。
為什么說這個事情呢?
因為我總是犯5歲女兒會犯的錯誤,經常拿沒發生的事情來嚇自己。
結果是真嚇到了,嚇到后呢,卻又沒有正視事實,而是選擇逃避。
就像曾經工作時,當我工作幾年有一定起色后,往往在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時,我總能抓住時機巧妙的逃脫。
這個逃脫可能是辭職,也可能是故意犯錯。
這些多年來的慣性動作,都是在潛意識里一氣呵成的完成。
以前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現在我看到了,是逃避,是對未知的恐懼。
那為什么偏偏選擇逃避呢?
我想這樣就不用承擔失敗的風險吧,畢竟,日后可以說:要是我去做的話,肯定可以做好的。
對,前提是要是我去做。
當然,可悲的事實是,我沒有去做。
一個十足的膽小者吧?
看到了問題,接下來就是怎么解決了?
說實話,每次面對未知的恐懼時,特別渴望有一個安全的支撐點,可以給我力量,讓我敢于面對。
小的時候,這個安全的支撐點是父母,可是到現在,這個安全的支撐點,只能是自己了。
很慶幸,我還可以當女兒的支撐點,在她對未知恐懼時, 我可以給她力量。
因為她現在面對的未知,對我而言是已知的。
我可以給她支持,讓這種支持在她的心里生根發芽,儲備力量。
等長大成人后,面對更大的我所不知的未知時,能有堅定的力量可以去克服。
始終覺得,對孩子的支持過程也是對自己的療愈過程。
都說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但我想,這個成長的前提,應該是父母敢于坦然直視孩子的缺點。
真心感謝女兒,尤其感謝她身上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