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歷,你加班加點、費盡心思搞出來了的一個產品,被你的上級拿去用了,效果很好,但他大獲成功的時候提都不提一下你。就像他站在領獎臺上,驕傲地舉起獎杯,然后開始感謝AATV、BBTV、他的老婆、他的孩子……就是沒有你的名字。對這種事,你一定很憤懣,暗罵領導是肯定的,向朋友抱怨是必須的,找領導理論也是沖動過的。
然而,你那些做法可能都不對,你不僅不該心有怨恨,還應該繼續為你的老板提供有價值的東西,心甘情愿地送給他。這個道理或者概念叫“畫板策略”,出自蒂姆費里斯《巨人的工具》,是一個叫瑞安·霍利迪的戰略家、作家所創。
所謂畫板策略,指為他人提供支持以便于他們能夠更好地工作。形象點說就是:找到畫板以方便他人在上面作畫。你應該先成為一名開路人,為級別高于自己的人開路,最終,你就會以此創造出一條自己的路的。不僅職場新人,即使你已身居高位,都應該如此。
我是兩年前看到這個概念的,當時萬維鋼先生介紹時翻譯為“畫布策略”,后來中信出版社出的中文版翻譯為“畫板策略”,都是一個意思。
起初,我覺得很受益,一語驚醒夢中人,還曾作為2017年重要認知之一。當然,知易行難,久而久之做不到,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忘記。
這一周,我又聽到羅胖羅振宇提到這個詞,熟悉是熟悉,但總覺得有些不對勁,讓我琢磨了好幾天。
一
羅馬著名的諷刺詩人馬提雅爾在很多年里為包括他的贊助人在內的商人們服務,他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向他們表達敬意,作為回報,他會接受他們微薄的、象征性的付款和恩惠。
正如我們大多數正在實習或者正在做初級工作的人一樣,馬提雅爾非常痛恨這份職業。他認為這種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把他變成了奴隸。
馬提雅爾渴望像一些鄉紳那樣生活——就像他服務的贊助人那樣,他想要擁有自己的金錢和房產。他夢想著自己最終能夠安靜而獨立地創作自己的作品。
結果,這一態度讓他的作品難以擺脫對羅馬上流社會的怨恨和抱怨。他在作品中認為自己被搞得焦頭爛額,十分凄慘。
費里斯說,馬提雅爾沒有看到的是,假如沒有在這些商人們身邊,也就無法以社會局外人的獨特身份保持對羅馬文化極為敏銳的洞察力,他也就寫不出傳世作品。
從古至今,人性是不變的:當憤世嫉俗、未被欣賞的天才茍活于世時,他會被迫為自己不敬重的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他會想,他們怎么敢強迫我,讓我如此卑躬屈膝!這不公平!簡直是浪費人才!
有時我們甚至會想:“我不會讓他們欺負我。我寧愿大家都一無所有。”
其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些藝術家——從米開朗琪羅、列奧納多·達·芬奇到本杰明·富蘭克林,都是這樣過來的——找到畫板以方便他人在上面作畫。成為一名開路人,為級別高于自己的人開路,最終,你會以此創造出一條自己的路的。
如果你還是堅持認為自己應該馬上干一番事業,那可能是你沒認清幾個基本事實:
(1)你根本沒有自己認為的那么好或那么重要;
(2)你有一個需要重新調整的觀念;
(3)大部分你認為你知道的或大部分你在書本上或在學校中學到的都是過時的或者錯誤的。
你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依附于那些已經取得成功的人或組織,讓自己融入他們,同步前進。尊敬就是你應有的態度。
而這里面還有很深刻的一個道理,你為人服務的時候,你也在影響他們,而你越是深度融入,他們越離不開你。
二
聽上去很雞湯。但我沒這樣認為,我糾結的是具體怎么辦,也就是尺度怎么把握呢?
你要說工作,盡心盡力出了成果一次三次十次你拿去無所謂,但是不是要一直如此?
與工作關聯度不大的事,干不干?比如為同事買盒飯,為辦公室打開水這些事做不做呢?
我原來聽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先生講,新員工到辦公室不應該主動承擔打開水這些事。因為一旦大家習慣了,哪一天你不打水,大家還會怪罪于你。其實,這個問題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周教授所說的環境估計是等級特別森嚴、年齡結構差距很大、人員幾乎不流動的辦公室。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所謂職場霸凌的新聞(舊聞)就會冒出來,前些年讓實習生買盒飯還引發了諸多爭議。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句段子,如果被侮辱了,實在沒辦法,就閉上眼睛好好享受。這就是所謂不換人就換思想,有些逗人反感。
再說,這還經不起持續推導,且不論主動拍馬屁之類的,就說工作成果你拿去了,盒飯我也幫你買了,更進一步的一些要求我是不是也要滿足?
也就是說,得有原則和底線來把握尺度。
我想了好幾天,幸好我習慣每天讀幾段《論語》,有一天重遇一句話才豁然開朗。
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回報怨恨,如何?
孔子反問,那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假如你認為服務老板是為了他教你經驗帶你玩,那就是恩德,你要投桃報李,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假如你認為老板搶了你的功、安排了職責之外的事,當你認為是“怨恨”的時候,你應該用直道處理,也就是以一種公正、正直的心態對待具體的事,只要不違法律、倫理,有利于工作推進和你的能力提升,就應該接受,還要做漂亮;如果要你去干違法亂紀、挑釁道德的事,那直接翻臉。
當你有了公正、正直的心態,你就不會在乎一兩個功勞,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整個系統能力提升;你會發現不是滿大街都“想害朕”,沒那么多人來霸凌你、收割你。
儒家有儒家的洞察,道家也有道家的卓見。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滋潤萬物,卻永遠往低處流,處在人們都不愿意去的低處,這樣的狀態就離道不遠了。畫布策略的核心就是謙遜,以謙遜的態度成就別人,同時成就自己。
三
還是雞湯,那來講點過硬的。
從博弈論角度看。職場當然不是霍布斯筆下那種“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但不妨用博弈論的觀點來看待“畫布策略”。很多人都知道“以牙還牙”是很好的博弈策略,這其實也就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但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策略的前提是首先要合作;其次,博弈次數近乎無限;再次,博弈并不是同時出招。我們很多人,誤把和別人的博弈理解成有限的一次兩次,誤以為同步決策,所以會斤斤計較,小不忍則亂大謀。而比“以牙還牙”還好,最佳的博弈方法是“寬宏以牙還牙”也就是別人背叛也保留一定幾率容忍他。只要高手還愿意帶你飛,偶爾讓你愉快那么一兩次,是可以寬容的。
從信息論角度看。人類每一次重大的進步,都離不開信息傳遞效率的提升。對于每個人來說,同樣如此。你說的話,可能只有你媽當回事。而有的人說的話,幾億人爭著解讀。我們常常苦惱的就是沒人懂你。而你端正學徒心態,始終給人提供畫布,其實是一直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你是值得合作的人,你是始終如一的人,你會吸引到很多愿意合作的人。要知道,打造這樣一個個人品牌是非常困難的,你堅持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在你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會節約很多溝通成本。
如果你還不信服,最后說點你一定會高興的。當你給人鋪路的時候,你實際上也在左右他的前進方向。畫布策略的關鍵,不在于自己給了別人多少畫布,而在于別人是在我給的畫布上作畫。比如,我們都知道劉邦在張良輔助下推翻了秦國暴政,你還得知道,張良也借劉邦報了家國仇恨。又如,你愛上一個女孩,拼命對她好,好得她離不開你,即使離開了別人接受不了她,她就只有回到你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