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到今天,其詞匯的組織表達真的是越來越新奇多樣了,各種各樣的網絡詞匯層出不窮,讓人感覺啞然失笑之余,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帶給人現實意義上的思考。
比如最近流行起來的“肥膩”中年,對于這個新生詞匯,一開始還略有認同。因為環顧四周,似乎大多數中年男女都是身材發福走樣,都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階段,生活的擔子似乎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沉重,人生之路似乎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步履維艱,顯得小心謹慎。
對于普通的工薪階層和農民工階層來說,的確如此,由于收入有限,同時也不是很懂得投資經營,不能認識到學習對于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也就無可避免地淪為肥膩的中年一族了。
而對于一些中產階級來說,似乎也難逃這樣的中年肥膩的宿命。因為不管處于哪個階層,都有著這個階層所想要達到的基本生活狀態,或者美其名曰生活境界。而為了達成想要的生活狀態或境界,大多數中年人就會變得老舊守成,無論是從身體健康和體態,還是精神風貌和狀態,都開始真的處于一種墨守成規的態勢當中,也就無可避免地被動進入肥膩中年的狀態當中了。
確實人到中年,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要去承擔,說話行事也更趨向于理性平和,曾經的血氣方剛與強烈的進取之心,猶如“螞蟻的階梯”,在一步步的屈服于現實。一切不得不以現實的生活為風向標,去安頓曾經目空一切的自尊自大,撫平壯志未酬的遺憾,在盡職盡責的道路上躑躅而行。
說實話,這樣的想法原本無可厚非,也是分內之事。但是人生幾何?既然作為人來人世行走一遭,難道除了為了承擔所謂的責任,盡所謂的義務,就不能夠做自己,就不能夠為自己而活一次嗎?
人生有千萬種可能性,只要敢于突破原有的自己,就會煥發新的生命熱情,迸發新的生命力來,又豈能因為步入中年,而為了承擔責任和義務,就有了放逐自己想要的人生狀態的理由和借口嗎?相信大多數人會毫不猶豫地說 —— “NO”!
這就對了!誰說人到中年就一定是肥膩膩的了?誰說人到中年就不可以活出自我風范了?恰恰相反,人到中年才更是意氣風發,更是要好生努力奮斗的時候,正是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才更要努力工作,好生保養身體康健。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年人,無論從社會角度還是家庭角度而言,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人生各個階段沒有比中年更好的年齡段了。這個階段的人們,論做事進可攻退可守,論做人圓融智慧通達。他們經歷少年時期懵懂的叛逆不羈,經過青年時期挫折的錘煉打磨,心智被不斷地開悟點撥,終于懂得以平和的心態去理性地面對人生的各種狀況,懂得凡事換位思考,進退有度,懂得予取予求。
所以人到中年的朋友們,千萬不要被肥膩的中年這一說法所蠱惑和誤導,此時此刻才是我們生命旅途中最輝煌燦爛的時候,有夢,就去追,想做事就去做,而不是耽于幻想,衡量權宜得失。只有我們努力以身作則了,才能向上可以告慰父母,向下可以表率兒女,向自己才算是有個交代!
不管最后努力的結果能否達成所愿,重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了,努力實踐了,即便最后未能了卻心愿,至少努力過,追求過,人生不會因為沒有努力而有所抱憾,生命之旅也因此或多或少留下一些深深淺淺的痕跡,如此,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