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僅是看這件事情對他是否有好處,同時也注意自己是不是在這件事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這是一種非理性的頑固而有趣的心理活動,我們稱之為沉沒成本或協和效應。
現實案例###
場景1:買衣服討價還價
買衣服的時候,在店里反復挑選,反復試穿,不停地跟店員溝通。店員在你身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為了不讓這筆買賣流產,往往選擇給你較多的優惠。場景2:收定金
在做整裝裝修談單的時候,客戶稍有一點購買欲,就想法設法收客戶一點點定金,比如10萬元的裝修收1000塊定金。當客戶回到家中,購買的沖動消失的時候,為了不損失那1000元錢,很有可能成交這筆單子。場景3:辦婚禮
兩位新人,幾經周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結婚。婚后鬧別扭想反手,結果想想辦婚禮太麻煩,而放棄離婚。
Paste_Image.png
- 場景4:看電影
因為花錢買了電影票,盡管發現電影內容并不精彩也不放棄,盡管邊看邊玩手機,也堅持看完。
小結##
- 沉沒成本沒有好壞之分,你可以稱其為既定成本或是已經的花費;
- 因為人的這種心態的頑固性,我們可以人為地制造對方的沉沒成本,進而提高成功率。
如果你能克服這種沉沒成本所帶來的心理偏見,不被情緒所左右,將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