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候看到一種不合適的行為,或者是聽到某種觀點,并不會說出來。一是為了對方的臉面,一是不想說,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總之就是沒說。
原因很簡單——好心當成驢肝肺。現(xiàn)在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缺失,給我們造成了太多的困擾與麻煩。
再者,每個人的社會身份不同,要想別人能夠從你說出來的一番話中有所啟發(fā),或許你的身份要那么稍微高一些。
還有,說多了,看到對方仍然“明日復明日”,這種好心也就一天天慢慢的變涼了。于是選擇了“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的方式,等待著有緣人。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禘,是祭祀之名,古代天子既祭其始祖,又推其始祖所出的最早的血脈祖先,祭于太廟,每五年一大祭,叫禘。
既,小食也。
灌,灌水也。
掌,手中也。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孔子說:“每五年一次的太廟大祭,當?shù)谝淮斡镁茷⒌匾越瞪裰螅揖筒幌朐倏聪氯チ恕!?/p>
孔子只是說他自己看不下去了,并沒有具體解釋說為什么看不下去了。
看不看是個人的決定。一般來說,其他人是不能幫你做決定的,頂多是給你一個建議。
現(xiàn)在社會上舉辦的很多事情,變得越來越形式、搶眼球,內(nèi)心是沒有真正的誠意的。
像如今的一些公眾的大型的祭祀活動,都會有直播的,主持人和一些專家在一邊有說有笑的解說著,或許這是一種無奈的做法,但這也是一種無禮。
我們可以想一下:當我們在祭拜自己已經(jīng)故去的家人的時候,自己是怎樣的?
如果我們決定要去參加一個什么活動,最好是尊重活動主辦方的安排。有什么意見,你可以在結(jié)束之后跟主辦方交流一下,不要當場說出來,甚至你可以選擇下一次不去。
儀式的背后是虔誠,是精神,是價值觀,是社會制度和文化精神,而不是表面的做作。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怎么樣怎么樣,也不能隨便去評價別人怎么樣怎么樣,唯一能夠做的是把自己修好。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為本人現(xiàn)階段理解,日后或?qū)⑼品朔哉摗?/p>
最近做快遞工作,無奈老天爺不想讓我繼續(xù)做這份工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騎摩托車摔了三次,最近幾天把尾椎骨磕的錯位(或者叫骨折)了,醫(yī)生說要休養(yǎng)幾個月的時間,只能是在家休養(yǎng)生息了。
最近這兩年多的時間,在工作的行業(yè)上面,有一點感悟: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yè),一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fā)生在你的身上,或許你要換其他行業(yè)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