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傳統的智慧,那些非常成功的人有三個共同點,動力,能力和機遇。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我們需要把努力,才華和運氣結合起來,但是我們還有第四樣東西,盡管非常關鍵,卻經常被忽視。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怎樣和別人打交道。付出,獲取,還有互利是社會互動的三種基本風格。無論是付出者,獲取者還是互利者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是當付出者取得成功時,有一些特殊之處,他們的成功可以擴散到別人身上。付出者成功可以創造價值,它不僅僅是從別人那里攫取價值。正如風投資本家蘭迪.柯米薩說過“如果每個人都希望你能成功,你就更容易成功,如果你沒有敵人,成功也就更加輕而易舉。”
2.豐厚的回報
在不同的職業中,付出者多過于關心別人,過于信任別人,愿意為了他人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有研究表明,與獲取者相比,付出者的收入少了14%,成為犯罪受害者的概率高一倍。因此,付出者是最有可能在成功階梯上墊底的人。那么誰位于頂端呢?答案還是付出者。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從一個鄉巴佬登上美國政壇的最高地位,與他的付出也是很有關系的。在初期他想獲得參選議員的資格,在成功拿到支持率最高的情況下,他選擇去幫助另外一位競爭者。在成功幫助另一位競爭者贏得競選之前,他只是一名律師,但這次的競選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兩年后,雖然經歷了兩次參議院競選失敗,但是這次林肯終于在全美范圍內贏得了第一次競選。有個評論者說,那些獲益的人從來沒有忘記林肯的“慷慨行為”。雖然他曾有過許多失敗的經歷,但他還是比所有的人都要受更歡迎。
3.孔雀和熊貓-如何建立人際網絡?
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學家馬克的經典研究了兩種關系,強關系包括我們的親朋好友和同事,我們信任他們,弱關系就是我們的熟人,那些我們不經意中認識的人。一般人總認為我們是從強關系那里獲得利益。但令人驚訝的是,人們顯然更容易從弱關系中獲益。強關系提供了紐帶 ,弱關系則扮演了橋梁的角色,它們讓我們更加有效地獲取新信息。我們的強關系通常處于我們相同的社交圈子,他們知道的機會我們也知道,弱關系就更有可能幫助我們通向一個不同的關系網絡,發現新的線索。所以,我們需要把強關系中的信任和弱關系中的新信息進行組合,重建聯系。這也是付出者從長遠來看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九十年代,已經建立龐大的關系網絡創業公司總裁芮曾經幫助斯賓塞樂隊在網站上建立了朋克搖滾樂的鏈接之后。他們有五年沒有聯系。當芮搬到硅谷之后,他挖掘出過去的舊郵件,給斯賓塞寫了一封簡短的郵件。你可能不記得我了,我就是五年前修改樂隊網站的那個人。我現在正在創辦一家公司,但我不認識什么人,你能否與我見一面,給我些建議?當時芮并不是在以互利求的方式行事,當初幫斯賓塞的時候,他并沒有加入什么附加條款,也沒有想要尋求幫助。但是五年后,當他需要幫助時,他提出了真誠的請求,斯賓塞非常愿意幫忙。
4.漣漪效應
天才更傾向于做獲取者,為了服務自身的利益,他們從他人那里榨取智力,能量和本領。天才制造者則更傾向于做付出者,他們用自己的智力來放大別人的聰明才智和本領。付出者拒絕將相互依賴視為一種弱點,他們更愿意將互相依賴社會力量的源泉,一種整合眾人技能,實現更大目標的手段。
喬治影響和塑造了超過300集的《辛普森一家》,但與好萊塢的慣例不同的是,其中只有十二集將他列為編劇,在其他幾百集中,他的點子和笑料被歸功于其他編劇。時間證明喬治是對的,盡管做出了短期的犧牲,喬治最終還是得到了應得的認可。
5.發現璞玉
付出者不會為了潛力的信號而等待,他們更傾向于信任他人,對他人的意圖保持樂觀態度。這就是為什么斯肯德爾能夠培養出那么多明星學生,他的過人之處并不是善于發現天才,他只是一開始就要每個人視為天才,并努力幫助他們做到最好,在斯肯德爾的眼中,每個走進教室的學生都是一塊璞玉,有能力,而且愿意被發掘被切割和被打磨,他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潛能,這帶來了一系列的自我實現預言。
多年以來,心理學家相信在任何領域的成功的,首先取決于天賦,其次才是動機,但是,近年來心理學家開始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應該反過來實施。興趣能夠驅使人們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培養特定的技能和知識基礎,興趣的產生先于天賦的開發,在一開始正是先有了動機,你們才能發展出天賦。
比如心理學家本杰明領導了一項標志性的實驗,對象是世界級的音樂家。當研究者開始挖掘這些杰出鋼琴家,關于學習音樂的早期經歷時,他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原始天賦的缺乏。研究表明,大多數明星鋼琴家在早年間只是比家中或鄰居家的其他孩子強一點,在本地,或者全國水平上,他們并不是出類拔萃的。當鋼琴家和他們的父母談論第一位鋼琴老師時,他們大多關注同一個主題,這些老師關心學生,和藹且有耐心,鋼琴家很渴望去上鋼琴課,因為他們的第一位老師,讓音樂在他們眼中變得有趣而好玩。世界級的鋼琴家最初的興趣,是由作為付出者的老師激發出來的。付出者不會有首先尋找天才的沖動,他們認識到任何人都可能是高潛力者,于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動機方面。在智力和能力因素之外,有毅力的人憑借他們的興趣專注和動力,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所以持久性是非常重要的。
6.維持動機的藝術
無私的付出者具有較高的利他和降低的自立,他們會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不顧自己的需求,并會因此付出代價,所以無私的付出是一種病理性的利他。成功的付出者不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利他,他們同時也更加關注自我。成功的付出者與獲取者和互利者一樣雄心勃勃。
更多的付出行為如果是出現在相同的領域,可能會讓人疲憊,但是如果他在一個新的環境,有一種陌生的人需要他的幫助,通過將他的付出行為轉移到一個新的領域,他得以重新補充自己的能量。當他們用一種更加利他且自律的方式付出,對自己和他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時,就不再需要付出損害健康的代價,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在讓自己獲益和讓他人或一之間維持平衡,就可以在六個月的時間中提升幸福感。
你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之一來組織你的付出行為,集中或者分散,如果你是一個集中者,你會將五種付出行為安排到每周的同一天,如果你是一個分散者,你將會付出行為平均分配到五天,這樣每天你只需要付出一點點,你覺得哪種安排會讓你更快樂?答案是集中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當人們將所有物種付出行為集中到同一天施行時,與每天做一種善舉相比,快樂程度會上升。如果是出于愉悅感和目的感,而非責任感和義務感,付出自己的能量和時間,付出者就可以更努力的工作,工作時間也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