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兩件事情刷屏,一件是白百合出軌,一件是叢中老師遇襲。明星出軌屢見不鮮,早就被各大媒體,各路吃瓜群眾分析“透徹”,那么我還是本著對于心理咨詢師職業風險的擔憂,說說今日的叢中教授遇襲事件。
據悉,今日北大臨床心理中心的叢中教授于醫院被患者襲擊,致右手受傷。
不僅僅是暴力襲擊事件,治療師被來訪者強暴甚至殺害也不是個例。雖然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但是在中國的媒體卻鮮有報道,以至于知者寥寥,沒有引起大眾的重視。
在我第一天到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時候,就目睹了這樣一件事情,當時在病房工作的一名護士被一個雙相障礙患者用門把手夾傷,好像是傷到了骨頭,血不停在流。而病房里面的其他醫生護士卻對此見怪不怪,可見他們之前是受了多少摧殘。事后,病房的主任和我們同一批到病房工作的實習生們說,他在十幾年間被病人襲擊致受傷不下十次,當時可是嚇壞了大家。以至于后來一段不短的時間,大家在工作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
在一項國外的統計中表明:
大約每5名心理學家中,就有1人曾被至少1名來訪者攻擊;
超過80%的心理學家聲稱,他們曾害怕來訪者會攻擊他們;
超過一半的心理學家表示,他們曾設想過被來訪者攻擊;
超過四分之一的心理學曾調用警察或安保人員針對某個來訪者,以保護他們自身的安全;
大約有3%的心理學家表示,他們持有武器用于針對來訪者的潛在襲擊。
在臨床工作中,被攻擊是常有的事,可能有的來訪者和病人不會進行肢體上的攻擊,但是言語上的攻擊終究是少不了的。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也正在考驗著咨詢師和精神科醫生等醫護工作者們。
拋除精神障礙和人格障礙不講(因為國內精神衛生法明確標明心理咨詢師不能碰觸此類個案,只能轉介到醫院),在心理咨詢室里面,這種攻擊是如何發生的呢?
我們知道,在來訪者進入咨詢室的時候開始,他對咨詢師的移情就已經開始了。在我們了解來訪者之前,沒有辦法精確地了解他對咨詢師的移情會是什么。其實移情就是來訪者把日常生活中和身邊的人的情感鏈接轉嫁到了咨詢師身上,這也是療愈來訪者的很重要的部分。然而,當來訪者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的相處模式就是攻擊的、暴力的的時候,往往他與咨詢師的交往模式也是這樣的。這會涉及到來訪者年幼時和主要客體的關系,背后的原因很復雜,我們不分析。我們只是來看一下,如何通過在咨詢室里面來訪者的反應,來看他對咨詢師是否是有威脅的。
首先就是咨詢師對于來訪者基本信息的了解,是否曾經有過暴力爆發的事件,是否有過這樣的念頭,還有對待此類事件如何看待。當然,這種詢問不能直接問來訪者,這會激起來訪者的防御,這需要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中一步步去看到。
另外,有的來訪者的攻擊傾向是外顯的,很容易會被咨詢師覺察,而有另一部分的來訪者,他的攻擊傾向是內隱的,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咨詢師察覺。一旦咨詢師沒有察覺到這部分,在后續的咨詢過程中如果有某個點觸及到了來訪者,或者說來訪者覺得自己受到了咨詢師心理上的侵犯,那么很有可能他就會爆發,從而傷害到咨詢師,同時其實這也是對來訪者的一種傷害。所以咨詢師的察覺能力很重要。
最后,本著知法懂法的原則,精神衛生法畫出來的紅線,咨詢師最好不要去碰哦,搞不好一朝就會身敗名裂。
好了,今天就寫這么多。總之,對于心理咨詢這個行業來說,入行需謹慎,還沒有入行的小伙伴們三思而后行哦~
and
各位同行和小伙伴們有什么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