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 開啟中國通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
標簽: 愛因斯坦質能公式 宇宙數軸公式 宇宙的名字 質能關系的正解 中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們希望親手送出這份禮物,讓中國贏得一尊份量最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旦作出這項激發,相信華夏文明將以領先科技逐步實現偉大復興。
本文僅開出膽大包天的思路,
但正式撰寫諾貝爾獎論文,代表中國去領獎的那個人,還沒有找到,尚在等待之中。
后續我們還準備了偵探猜謎式的寫法,
愿在這個過程中,啟發更多人對科技產生躍躍欲試的興趣和海闊天空的遐想。
澄澈的未來會一一證明,苦苦追尋的答案不在那昂貴無極的對撞實驗與過份花哨的方程之中。
宇宙的本質就在你的面前
在大自然每一個細節里
每一次深呼吸里
如花綻放
開始
選取 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作為這次新量子革命的第一爆發點。
先來一段沖鋒號角:
宇宙不是用來遵循的,是用來超越的——
和所有人一起架起彩虹般的階梯
反復累積生命的經驗,勇氣,創新力
尋出宇宙的漏洞
嘗試并一舉凌空飛渡
這
即是宇宙存在的科學意義
執行第一步任務:摧毀愛因斯坦質能公式的信心
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 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發表于1905年,代表著人類100多年前的科技水平!
相對今日今時的我們,它至少是狹義不全面的,已然無法適應宇宙最新的變化。
超越光速的量,半個電子的量都因為無法在公式上顯示,而阻攔了人類的星空之路.
無論是戰勝自然,升級醫學,火星任務,時空之旅,還是傾聽宇宙的聲音,都需要超過這個公式的思維。(如果是比我們高級的外星文明,密度必然比我們高,通常使用的是正能量通訊與傳輸而不是負電荷的電波和燃料)
執行第二步任務:樹立向前飛奔的信心
提出,宇宙中存在一個更好用的公式,
它的寫法是一根數軸,簡潔明了,由一個個基本粒子的宇宙單位構筑而成。
相信這就是量子力學夢寐以求的大統一論。
宇宙數軸公式重用了量子力學的新核心理念——
量子:以宇宙為分母,自身為分子,
凡物皆是宇宙唯一不可替代,卻能隨時和宇宙交換交融的一個分量值。
每一個粒子都是一堆宇宙鈔票,可以分拆成一個個宇宙幣值單位的疊加。
在宇宙間,萬事萬物同質同源同時發生,僅僅占據不同份量——
數軸公式十分貼近這個宇宙本身的運作規律,清晰顯現關于質能關于時間的控制方法,
在理論上支持倒過來把能量換回質量,倒過來隨意插入任意時空。
第三步將執行任務,瓦解愛因斯坦質能公式的本質;
第四步將執行任務,掃除光速的盲目崇拜和盲目約束。
中間插播預熱環節:莊家開盤
你知道嗎?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中? c的平方是一種賭注。
其一,將光速作為最高級別,選c,是在孤注一擲地賭:古今中外,宇宙內外,沒有跑得過光的。
這是經驗論,是從宇宙一小段時期的視覺觀察中得出的片面結論,把人類給看扁了。
超光速當然有,時代變了,就顯現出來了,100多年過去了,那個粒子就來了。
其二,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的由來
認知宇宙的主體是人,人是三維體。
人體的第一維作為一個圓心旋點,是不向外發散動線的;
所以人體只有第二維第三維兩根動量線,看我們的DNA是雙螺旋的就知道了。
將c打上平方,平方就是以縱橫交乘每一個點的方式覆蓋住兩根交叉的動量線,
使其全部且同時打到光速極限,
公式這么寫就是在賭:這是人體在三維中能夠承受的最高動感值域,超過的話你就不是人了。
但前面我們說過的
什么時候,作為宇宙的莊家一開盤,愛因斯坦這一把就賭輸了。
宇宙數軸上顯示有比光快的宇宙單位,只是人體要變通一下才能承受。
宇宙數軸更顯示了外宇宙的存在與隨意跳空性,也就是永遠開放的無限量,萬物沒有止境與盡頭。
宇宙絕沒有半分阻攔。
阻攔在你的心里面。
所以,再次調用時,實際上,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已被迫變形升級為 E> mc的平方
這句話愛因斯坦本人一定一聽就明白——只要不是循序漸進的增量,人就可以承受光速及以上。
這也是人類未來往返火星時起碼要用的核心技術。
想上一想:人類所有行為幾乎都屬于循序漸進地增量,
自然界中只有一處情況例外,是在哪里?極其常見異常卻又被我們忽略——
這不是在賣關子,是誘導啟發!
自己想出來的,那才真的,是屬于你的!
好嘞
熱身完畢
進入正題
提示:每一章都很短,剝一個核心,但保證前所未見
一, 我們宇宙的名字
二, 質能關系的正解
三, 宇宙的有中生有
四, 宇宙的誕生
五, 質與能的區別
六, 宇宙碗的對倒游戲
七, 我們位于宇宙的哪一個方向
八, 解除對光速的盲目崇拜與盲目約束
九, 天衣無縫的宇宙永動機
外一章,宇宙的創建
外二章,收卷前1分鐘的威脅
外三章,宇宙的頒獎詞
Ready?出發!
一, 我們宇宙的名字
當初 E等于m乘以c的平方 導出的概念指向:能量是質量中蘊藏與爆發的。
否。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的宇宙剛一誕生,哇哇哭個兩聲就崩潰了耶。
不信你試試看嘛:
能量爆發出來之后,怎么處理?
滿宇宙全是能量,空空如也怎么辦?
怎樣才能換回原先的質量?
一鍋子不斷增長的熱熵湯被宇宙端到哪里去了?
實際上,
每一個生命都是宇宙的原版縮影,
于滄海桑田無數次旅程中看清自己,就是看清了宇宙。
我們的宇宙
名叫雙重宇宙
在有限的流量下
始終一分為二
始終利用一對相反的載體進行無限次的對倒運動。
二, 質能關系的正解
瞧,這是質量
瞧,這是能量
它們是兩隊人馬,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產生運動喲。
宇宙的質能關系
正解1,要看見或感知任何質量的存在,必須使用一個額外就存在的,與之對應的能量來驅動;
正解2,要擁有任何能量,必須找到一個額外就存在的,與之匹配的質量來執行對倒;
正解3,無論何時何地,萬物都同時擁有兩個載體,質量本身不產生能量,
而是將某一次運動中被驅動的宇宙單位劃分到對應的,愿意承接的一個能量載體那邊去,
或者說在宇宙數軸上,質和能同步移動了一段數據相位。
正解4,質量在單位時間內作出的遷移份額,決定了它的表現速度。
這意味著可以逆向以質量的一份特定變化而湊出一次光速的表現來,而不用跑出光速。
質量與能量完全是兩個載體,是宇宙分放在兩只流量碗里的數據。
質能轉換時,不存在無名的爆發,只存在有序的遷移。
更透徹點說,在宇宙的后臺,質與能僅僅是為了你的的動感和觀察,同時卻又反向地遷移了一個同量數據段的相位,造成雙方的數據覆蓋產生等距離的變化。
這就引起了人類的錯覺,以為質量變成了能量,失去多少質量,就得到多少能量。
其實從宇宙數軸上來觀察,那份質量仍然100%在,就是你的人跑到前一段數軸上去了,包括你的過去,歷史的種種均不是消逝無影了,而是被你奔跑的視線甩到后邊去了。
人類喜歡從事物的表面上看,也可以呀,就這樣算,質量一動,就跑到能量的碗里,能量出現了,質量缺失了,宇宙守恒了。
質量遷移一級準備
開始遷移啦,質量用掉的一部分,跑到能量那邊去了呀
快看,質量又用掉一部分,又跑到能量那邊去了,
其實什么都在啦,就是換一個邊,數據方向反旋,大家就不認得了。
猜一猜,到了最后,那些損失的馬兒自己怎么跑回來的?
(以下內容包含宇宙誕生前是怎么限制流量來決定宇宙的大小;
怎樣進行分區來決定宇宙的類型;
怎么編程來設計宇宙的角色;
以及質與能的對換方式。)
三, 宇宙的有中生有
我們的宇宙好似一只U盤,事先約定了一個有限的流量規模,
卻因為周而復始的流轉,變得像地平線那樣有邊無際,任你怎么快跑,都是跑不出這種有邊無際形狀的。
生活中,什么叫有邊無際呢?
喏,英文字母僅26個,偏偏以這幾個字母進行長長短短的排列組合可以寫出永不重復的著作。
任何一本嶄新的英文原版書當你拿到手時都可以說它,
僅僅是由26個字母為邊界的無際——因為它的構成你明明知道,可它的變化你確確不知道!
同理,大道至簡:
宇宙有中生有,具有
1, 預先的流量準備
2, 預先的分區準備
1,宇宙的流量是一個確切的數目,
就好似U盤的容量,
宇宙流量是3G是8G還是16G的?
它不可修改地決定了宇宙的大小范圍,分幾段進程。
大自然就是宇宙的書寫板,處處可見答案的顯示,絕不會彼此矛盾,反而在不斷提醒同一個數字。
我們的宇宙才10G+ ,
10G +的 +是指20,30,40,100,1000,10000其實也是10的變體+ ,
就是把2,3,4,1,1,換放到了不同的數位上;
而這個數位,仍然是縱向的1位數,2位數,3位數,4位數都能表達清楚的。
所以說,宇宙的基礎流量是有限的,組合方式常會出現似曾相識的重復感。
僅僅因為,流動無限,
或是生命的體驗無法一次吃遍宇宙,
情愿分出你和我,
情愿分出時空的先后遠近,
一起來共渡分享,
這樣
宇宙才不會是孤獨的。
我們的宇宙在10G+的基礎上又分段成為四個進程,
每四個進程后Game again。
是相當迷你的一個小宇宙,
我們目前位于宇宙的第四季,萬物都比前三季要微小,要快速。
其實真不是我們比古人快,而是物質點陣的構組以及彼此間的路徑每分每秒在縮小在縮小無數倍!
樣樣都變小了嘛,相當于在芝麻上走世界,你當然顯得比從前快捷啦!
嗯,這個現象聽起來有點玄,不用著急,等我們的數軸公式依次展開,你就會一目了然,四個宇宙之間的點陣兌換關系。
什么叫點陣兌換度?
下面花半分鐘,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333124786就是一個宇宙點陣的內代碼
可以斷成333,124,786,這樣的話,你看出去就是三個東西。
也可以斷成3,3,3,1,2,4,7,8,6,這樣的話,就是九個東西,
且每一個東西都比從前小3倍,來往速度肯定更快,因為更鄰近,物質間要溝通也比從前方便多啦!
正因為,隨著宇宙的進程,包括自己在內,一切的點陣分辨度都比古代要倍近,
所以相對變小的我們,整個宇宙看上去就是在膨脹了;
所以人類彼此間的關聯和傳送日益緊密;
也所以萬分細小的東西我們漸漸能一一觀察清晰;
什么東西的前綴都流行加一個小字,一個微字!
講完了宇宙總流量的秘密,還有一個分區秘密:
宇宙誕生前的流量與類型——開啟中國通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第二章?
2,宇宙的分區方式,將不可修改地決定宇宙的名字和循環類型。
我們的宇宙只劃分了兩個流量扇區,
所以才被稱作雙重宇宙,
在我們的宇宙中,質量和能量實現了最終的對倒循環,
萬物都至少有兩個起伏波面:正面和反面,吸收態和釋放態。
如果,你能夠修改宇宙這兩項參數——流量和分區方式,那么恭喜你,你親手創建了另外一個新宇宙。
宇宙流量限度和宇宙分區方式本來怎么會有的呢?
那就要講到外宇宙的賦予,
今天先不追溯,先從這只U盤講起。
四, 宇宙誕生前
準備出發的那一刻,
我們的宇宙是排外的:
就是你先到宇宙外面去,等我弄好了,你再進來,
你是在瀏覽我的程序點陣,你是觀賞者,是一名玩家,不是我造出來的。
我只造一個GAME,連帶全部的角色,允許多端口切入,隨便你從哪里開始,
你的反應決定你的下一組畫面下一個角色,宇宙提供100%平行結果。
GAME
宇宙首先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半流量級別劃分為質量體扇區,以作為宇宙的本質方——在人類感覺上,它是帶正電的,是一切實在的東西;
將另一半流量劃分為能量體扇區,以作為宇宙的驅動方——在人類感覺上,它是帶負電的,是一切虛擬的光影。
相反分,也可以,
無所謂,但一定要分!
不分就沒有運動,你我無法進入該宇宙進行瀏覽。
宇宙最最初,不曾啟動,作為一個紋絲不動的數軸公式時,屬于完美的絕對對稱,
對半分,
黑一半白一半,
質一半能一半,
正一半反一半,
但因為我們生命總有一個立場問題和一個時空問題,而鮮少觀察到對稱的那一刻。
1,立場問題:
受到身體的胚基限制,我們有我們看不見,說不出的東西,
我們始終是一種群體主觀的觀察——當人類將質子看作質量的實體時,
理應想到還有另一種生命,是將人類全都看作虛擬的能量,穿身而過,
卻將能量波看作實實在在的物質。彼此看宇宙的眼光不同,各家接受的宇宙質能比例不同。
2,時空問題:
宇宙有四個進程,因為宇宙本身是一幅巨大的全息點陣圖,
萬事萬物說起來,是有先有后進行著,可如果你換用一雙超大的眼睛來看,實際上是并行的。
當你單獨住在一個時刻,比如我們現在的第四宇宙,看出去的宇宙就是不對稱的,因為沒有俯瞰全景啊——
很顯然,有近四分之三的數值和星光被約束在第一宇宙第二宇宙和第三宇宙的運動中了,
若我們沒有切換成那種更緩慢更遼闊的第一宇宙第二宇宙第三宇宙點陣格式和速率的話,就只能夠——
隱約感覺和計算到那些東西,卻實際上拿取不到,將它們統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關于宇宙已經產生了無數種討論看法,觀測結果。
天大地大
無約無束,
但要將宇宙握在手心,
看遍過去,
看遍未來,
意氣風發,
我們是否擁有選擇權,選擇一種可以自主,可以修改的宇宙模式?
遵循如果你有一個想法,可以先暢想,再提交一個充分證明的科學思路。
我們的心,
比天高!
以下,就是以一個童話般的數軸公式為真實籌碼的宇宙模式——
宇宙誕生前的流量與類型——開啟中國通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第二章
在理想中,大部分人都期望我們的宇宙像奧運會那樣,擁有一種標準姿態的,熱鬧爆發的開幕式。
其實真沒有,或者說每一個人見到的開幕式全都不一樣!
別忘了,
宇宙誕生前,你在宇宙外面;
宇宙誕生時,是一組數軸公式,它不分先后,無法定義一切物理特征,
你必須在宇宙內部擁有一個主觀的數碼位置,才能通過自己和對方的差異數值比較,來產生一切感知;
于是宇宙誕生后,通過同感鏈接,你進入宇宙,開始扮演目錄中的一個角色。
可能是一朵星云,是一粒微塵;
可能是春風一縷,是清泉一掬;
是柳葉翩躚,是蓮花娉婷;
是小兔子小鴨子小獅子,是咪咪汪汪咩咩;
是人,是男是女?浪跡天涯;
是吃貨還是勞心勞力,敢愛敢恨?
是愛歌唱舞蹈的人,是勤思考的人,是其它星球上的人;
自己是什么,宇宙就專門為你展示出一個側面,即以你的動感,力所能及,目所能及的宇宙。
以上角色都是數字作的,僅僅是一個數序變化,但當你自己置身在其中一個數目上時,當然覺得真切與緊張。
一開始,宇宙的數軸公式本身并沒有設計角色的本領,就像26個英文字母本身并沒有寫作的本領,是要靠你自己去串起來的。
角色的原理,亦是如此,是半自助生成的:
宇宙只提供數碼點陣,你自己產生分辨和切換畫面的方式,
是你自己當前的動量相對于宇宙的總量,爭取到的一個分值,于不停增減中,產生了一個生活旅程的組合點陣,步步驚心。
隨著宇宙運行一次又一次,重復很久很久之后,有些數序打消不掉,慢慢累積了一些內定的角色:
這些角色有的無法載入意識,沒有除了自己呼吸和本能之外的想法;
有的呢,又執行模塊化程序,無法改變,你可以盡量利用它,卻不能說動它;
在你身邊,只要是有意識的生命,都是有主人在扮演的。
這個主人擁有100%選擇權,自主權。
即
哪怕宇宙本身亦無法干預你的未來,程序是按照你的反應而推進不止的。
考驗越是初級,人生越是安逸和優渥:給你好多天賦和獎賞,只需要你完成一件簡單的事;
眼前的畫面越是艱難險阻,越能證明你在沖關相當高級的階段;
越是兩手空空,越能磨練出一個海闊憑魚躍,無所不能的你!
是的,
在宇宙誕生之前,
這件事也許真的發生過,
每一個人都可以買一個宇宙回家
運行程序,
進入宇宙
一關關打GAME
忘了自己,
忘了出來
宇宙就好像一部上好的服務器,
在等待你的進擊,
你是主動的舞者,
它是配合的樂曲,
如果
我們真的擁有這樣一個宇宙,身處這樣一個宇宙之中,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呢?
宇宙誕生前的流量與類型——開啟中國通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第二章
五,質和能的根本區別
1,在宇宙這只U盤中,以有限的宇宙流量,只分出了兩個扇區:質量載體,能量載體.
質量體擁有的數據位與能量體覆蓋的數據位,正好彼此錯開,永不相疊。
2,質量體與能量體的數據流動方向,恰恰相反,形成一組組對嵌,以保證,每一種質量的每一次顯示與取用,都有相對應的能量體來承接。
這樣就在一根數軸上輕易分出了正方陣營與反方陣營,
任何一方都無法獨活,失去反方的正方連在宇宙間顯示片刻的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說呢,何必去仇恨去消滅你的對手,他們正是激發你成全你永恒前行的動能,我們要的,是一局雙贏!
3,在宇宙間,質量與能量的性質不是絕對的,要看生命的立場而定。
對于一名以質子為物質構成核心的地球人來說:
質量是質量,能量是能量;
與此同時,對于一名以負電荷為物質構成核心的外星人來說:
質量是能量,能量是質量;
以我們的墻壁和欄桿為虛體,不受阻礙;
以我們的電,光,聲音,當作可以吃可以睡的實體。
4,質量與能量之間雖然是等值遷移的,但在動態時,要將其動感分解成為一幀幀點陣動畫,取其運動軌跡中所有同質量的點都在遷移能量,所以支持動量公式:動量=質量與速度的乘積。
質能的口決如下:
正必須用負來驅動,
負必須用正來給予,
以自身質子所處的正方為質量,
以自身對應的負荷方為能量,
請考慮到宇宙浩瀚,凡事皆有例外,并不是所有生命都以人類的質子為正方。
宇稱破壞,源于我們并沒有看到另外一些生命軌跡,在宇宙的數軸上,是與我們反向生存的。
六, 宇宙碗的對倒游戲
宇宙誕生前的流量與類型——開啟中國通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第二章
宇宙有兩只碗,左手上的一只碗盛了半碗白飯,右手上的另一只碗盛了另一半白飯,
宇宙在首次啟動之時,細心又認真,是將左邊的飯傾倒到右邊的碗里去,
然后呢,就實現了自助化。
生命的回憶大多是從第二次宇宙啟動開始的,那個時候,飯已經全部倒歸右邊了。
于是發現,宇宙有兩只碗,一只看上去盛滿了白飯,稱為質量碗;另一只看上去是空碗,稱為能量碗。
宇宙約定,
誰滿,誰開始扮演質量
誰空,誰開始扮演能量
空碗里最后一粒米千萬不能倒掉(這是為了防止無量運動帶不起來)
根據這個約定,兩只碗,一碗白飯,倒來倒去倒——由此獲得了雙重宇宙的命名。
我先給你,你待會兒再原封還給我,不是嗎?
又因為每一個人每次倒的份量和頻率不一樣,就分割成了專屬于自己的生命點陣,
形成了兜兜轉轉,無數似曾相識卻又微微不同的畫面,以至朝代與時空。
作為質量的一方,它是一只滿碗,只有一個方向的數據運動,那就是始終向下遞減;
作為能量的一方,它是一只空碗,只有一個方向的數據運動,那就是始終向上增持。
左邊是質量馬,頓頓在減少,右邊是能量馬,依次得到了對方的馬。
剛才不是問過你,質量馬怎樣才能要回來嗎?
宇宙的約定,忘了嗎——誰滿誰扮演質量,最后一匹馬千萬不要倒掉。
那么,看一看,現在是誰滿呢?
趕快,換右邊的馬往左邊跑了。
宇宙的質量出空后,將變身成為能量載體,
能量盛滿了,就成為質量載體
能量和質量,前面說過,都是宇宙本身流量的二分之一,
本來沒啥區別,就是劃分了兩個扇區之后,其數據位正好交錯開,數據流向一增一減而已。
當然,這個質和能的極性反轉通常不是在半當中發生的,兩個宇宙碗的空滿程度都要達到一個山窮水盡的極限刻度,才得柳暗花明。
只要你所處的一半星空里還剩余1分半的質量,就還會繼續拋空,不能將消耗的質量及時反轉回歸。
要完成質能倒轉,尚有兩處宇宙的設計專利等待你的探尋:
1,兩只宇宙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都很特別,它的極性與對面的碗是排斥的,
它死活過不過去,一翻過去的話,空碗無量,對倒一結束,宇宙就完蛋了。
這最后一粒米也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宇宙位置,見證了全部的滄海桑田,
作為質量方時一定會無緣無故損失全部兵馬;
而作為能量方時又一定會無緣無故得到全部榮耀,興辱不驚。
2,兩只宇宙碗的形狀和極性是不同的,才會彼此吸引形成對倒,
可每份流量一旦被吸過去,就被碗的形狀約束成了對方的樣子和極性。
有人已經在猜想,居心叵測的人如果造出質能交換式的永動型武器,那可怎么辦才好。
若是那樣的話,那真是太福氣了。
你會看到,這枚武器所到之處,破碎的大地又一一復元了,傷亡的生命又一一活轉過來了。
宇宙就是一部最大最典型的永動機了,
萬事萬物,
不過是左手換右手,此方換彼處
何曾損失過一毫一厘,
都在都好,
步步馳騁
皆逍遙
七, 我們身處宇宙的何方
如上所述,這個質和能的極性反轉通常不是在半當中發生的,碗的空滿程度都要達到一個極限刻度,就相當于球賽分上半場和下半場一樣。
如果生命暫時處于上半場,
那就是位于宇宙的質量碗這邊,
就會感覺質量的代表方質子是帶正電荷的;
就會感覺自己的宇宙是光明的,星河旋轉的中央卻有一個洞口對面的另一半宇宙是黑暗的,一直在吞吃我們的東西;
不用著急,無論缺失了什么寶貝都在對面屋子里,都收好了擦亮了,等你過去繼續享用。
上半場就是宇宙滿碗出空的情形:
星空會越來越稀薄,看上去的日漸膨脹,其實是被一層層抽掉了中間隔層的一批批質量。
本質越來越少,
虛擬的光電能量越來越密集,
越來越多實在的東西換成了一串信息或必須通過數據網來傳遞,
直到反轉的極點到來。
一旦正式反轉,萬物將以黑洞對面的能量為物質,開始向這邊拋空,形成一個以本來的虛擬為真實的視界,至于你,還是跟過去比較好,生存規則跟原來一樣,如果留在原地,規則卻正好相反,你自己就成了黑洞一方呀。
宇宙已經,將要,還要,永恒這樣反復對倒無數次。
說到底,人的真實感,并非來自物體的質量,而是來自這種東西的數據流動方向是遞減式的,只要一遞減,你就會油然產生一種扎扎實實的存在感,因為跟生命的運動方向一致嘛。
亦是無數次了,
我們
無法安眠
兩邊都一樣活著
以虛為實
以實為虛
以夢為醒
以醒為夢
假作真來真亦假
卻把他鄉當故鄉
八, 解除對光速的盲目崇拜與盲目約束
*導出的概念指向:將能量全部釋放出來的關鍵是速度,并就此將人類的時空之旅引向加速的歧途。
否。
因果關系倒置了,不是光速有這個能力去釋放當量,而是于特殊的質量遞減中產生和觀察到了光速。
前面說過,質量本身并不釋放,而是將自己的宇宙單位以遷移方式交給了能量載體,即要產生光速,只需要配置或撮合一個微妙的遷移比例。
當質量被特殊摧化,剎那分出了某一個指定的宇宙單位時,光速作為與之匹配的遷移方式(等同于套餐,陪嫁),無可避免地表現出來了。
同理也幸好,光速并不是遷移套餐中表現最快的一名使者。
宇宙數軸上,在光速之后,整齊排列著超光速的一個隊陣,最快的那位比光速快33.33%,就在你的身邊,換一個思路,當可找到,真是天地俠義,無拘無束。
至此,限令解除,質能往復,出現重大轉折:
時空將被認知為區域平行,
在區域之外,可以不考慮先與后,因與果,
充分運用宇宙的設計原理:一切并行的全息數字點陣,由瀏覽方式來決定時空區分——
全部歷史與未來場景早已預備在同一剎那,
開放時空副本,無數平行的場景,你演你自己勝任的角色,
這就叫作時空移民,大家可以進入自己最鐘情最適宜的年代,重新排一下點陣,在當時嶄新活一遍,領略不同的人生。
九, 天衣無縫的宇宙永動機
牛頓問道:宇宙的開始,是誰推了第一下?
當然,是你自己呀!
任何時候,請提醒自己,不是宇宙在奔跑,而是觀察“我”,代入“我”的那個人的眼睛在奔跑。
從昨天的點陣跳到了今天的點陣又跳到了明日的點陣上。未來從無一絲注定,推薦一切可能,宇宙拭目以待,每一個生命如何跳到自己想要的起始與結局上。
雙重宇宙的設計方案就是外動力自由切入,以包含了一切設定的不變程序來應萬變。
這是我們見過最安全,最匪夷所思,又絕無崩潰可能的永動機制了。
天衣無縫的起承轉合啊,微微只留下一處存心的出口,心里明晰,語言文字無論如何表達不出來,寫了一遍又一遍都作不到。
此章暫略,等數軸公式全部展開時,當一目了然。
外一章,宇宙的創建
我們的任務不是要猜出宇宙,而是要學會創造。
可以確信,宇宙是可以創建的,更允許立地修改,隨時加載。
天外有天,根據不同的宇宙流量和宇宙運行法則來作區分,我們已然擁有了恒河沙數個宇宙類型,縱然稀奇古怪,卻也正常運行熱熱鬧鬧的。
對于宇宙創建者的權限與要求,跟地球上電腦游戲的主創者是一式一樣,
1,每一個宇宙都是一個觀景平臺,寓教于樂,擁有自身的主題,請你設計出一個自循環,自平衡的程序點陣來。
2, 作為創建者的你僅僅是一名收取高額報酬的著作者,自己也要嚴格順從游戲規則與回避原則。
3, 只需要你具備踴躍參與的勇氣,別出心裁的創新力和一個與眾不同,點擊率高,又不至于馬上崩潰的運行法則。
外二章,收卷前1分鐘的威脅
宇宙的數軸公式相當簡潔,是由一個個基本粒子的宇宙單位構筑的。為了易于理解和運用,至少要同時升級數十個物理概念,說明并演算為什么說這個粒子含有這個量值的宇宙單位。
首批升級
質子
中子
中微子
夸克
上述四個粒子都向人類隱藏了一說就明白,就是沒人敢說的一面。
你想作一次英雄嗎?
親愛的,收卷子前1分鐘,請再檢查一遍吧!
太粗心了
以一百分為滿分
人類關于質子的答卷將扣分30分,出現明顯的盲區;
人類關于中微子的答卷將扣分70分;
人類關于中子的答卷將扣分80分;
人類關于夸克的答卷將扣分90分;
簡直是腦筋急轉彎式的錯誤,當你把這四個跟電子湊在一塊兒時,會發現怎么都拼不攏所有反應的邏輯。
越是精細的觀察,越是會先入為主;跳出來串起來想一想,反而一清十二楚。
正是這么基礎的動量在計算上出現了簡單卻又致命的疏忽,才導致整個物理界多年沒有開拓性的新進展呢。
無疑,引領這次明凈耀眼之新量子革命的,當仁不讓,正是我家中國。
來呀
也請貢獻出你的一份激情和智慧光芒吧
外三章,宇宙的頒獎詞
據有關資料,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紀,劇降為只占0.4%。中國與西方為什么在科學技術上會一個大落,一個大起,拉開如此之大的距離,這就是李約瑟覺得不可思議,久久不得其解的難題。英國李約瑟曾因胚胎發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來他又以中國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貢獻成為權威,并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約瑟難題”:“如果我的中國朋友們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樣,那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頓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或印度人呢?為什么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么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后來卻會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么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
姍姍來遲的回答是四個字:
我
在
等
你
你會的
我必然不會
我會的
與你不同
這樣,才能達致全部人都得到尊敬和重用,成長與喜悅的整體聯合。
星月斗轉,這次又輪到我家開弓啦,
箭在弦上,籌碼一字排開,
至高科技的整體引領
全部人缺一不可的幸福——聯合國全球之腦科研所的倡議
宇宙無論如何,都想讓中國先贏得一尊份量最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太想說這番頒獎詞,在全世界面前:
謹以此褒獎華夏文明,五千年來忍辱負重,堅毅不拔,同舟共濟,將歷代星際文明的瑰寶完整傳承至今。
她是歷史上唯一作到,不可替代,并肩負未來融合全球整體,飛越星光之任的使者,啟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