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離許嵩發行的第一張唱片《自定義》已經8年。許嵩的年代,隨著他的三十歲,隨著我們青春過去,也都過去了。
7月11號,我要WhatYouNeed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現在,沒人敢承認自己喜歡過郭敬明了》。
對郭敬明的了解并不多,但是讀完這篇文章,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許嵩。
許嵩和郭敬明,都可以歸到非主流一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歸類到,我們的青春。
其實仔細想想,他們也確實有相似之處。幾個月前,已經十一年的《最小說》終止了自己的雜志生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讀韓寒;當初的許嵩,汪蘇瀧,林俊杰,周杰倫,如今很多人聽著《可惜沒如果》,《告白氣球》,但是很少再有人去聽許嵩了。
這樣也沒什么錯,只是心里,還是會默默為自己曾經的喜歡,留下一處空地。不愿忘記自己的青春。
許嵩火的時候,我在讀初中。
班級每堂課前要唱一首歌,老師說可以活躍氣氛。現在想想,全班一起端端正正的坐好,跟著音樂一起唱《素顏》的畫面,還歷歷在目。
一次語文課,課前放了許嵩的《對話老師》。語文老師上課時還問了我們歌叫什么名字,說這首歌不錯,挺有意思的。
那時候的流行音樂好像都千篇一律,滿大街的鳳凰傳奇和套馬桿。
那時候,沒有人唱中國風;沒有人的音樂作詞作曲混音后期全部原創;沒有人的歌如此且貼近我們的心情,又遠離我們的生活。
似乎一夜之間,身邊的人都知道了唱《斷橋殘雪》的許嵩,都聽過了他的歌。
高一時,同桌特別喜歡唱歌,各種流行歌。一到下課就開始對我唱,《江南》,《半城煙沙》,《南山憶》。當時的我們真是有趣。
有一天他唱《后會無期》,徐良和汪蘇瀧合唱的那首。唱到一半突然忘了詞,我看著他發窘的臉,故意不露聲色地接下下一句的歌詞,
“一起走過的黑夜,變一地白雪。”
高中的語文老師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作文課,一篇范文講的是許嵩,她覺得文筆很好。她當然不知道許嵩是誰,也不知道文章大多數句子,都是套用的許嵩的歌詞。
她讓我讀一下這篇作文,朗誦的方式。
我一下很尷尬。這些和歌詞差不多的句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朗誦出來。對我而言,它們更適合作為一串音符出現。
有人說許嵩的唱功差,有人說許嵩的詞曲登不上臺面,有人說許嵩的歌太非主流。
如今的原創歌手越來越多,草根音樂人數不勝數,民謠逐漸發展,蓬勃。許嵩的市場,早已不復當初。
可是,聽了這么多年的許嵩的我,對與他的歌,我的耳朵早已分辨不出那些人說的所謂唱功,曲調。
我能聽到的是,這就是我的青春。
我能感受到的是,這是一種情懷。
一次看到這樣一段話: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怎么難么多人喜歡聽非主流的歌。我就納悶我聽什么關你什么事。在我年少時,汪蘇瀧,徐良,許嵩,本兮,小賤星弟就是主流。”
謹以此文,向許嵩致敬。
也向我曾經的青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