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會高效閱讀書籍,看看這本書
在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例如,不知道怎樣和上級溝通,獲得對自己工作的認可;不知道怎樣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擠出更多時間提升自己……
為了解決諸多問題,我在網上查閱相關的書籍,加入閱讀清單。但是讀了很多的書,問題依舊沒有得以改善,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慮感。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閱讀有了疑問,怎樣高效讀書解決實際問題呢?山口周說:“當你想要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和感悟用到工作中時,重點其實在‘讀后’。”
今天閱讀的這本書《閱讀變現》就是山口周的作品。他大學學習的是美術史,通過“讀書”自學知識,成為一名咨詢顧問。這本書里,他介紹了自己的閱讀的六大原則,告訴我們通過怎樣高效閱讀,將書本里面的知識用于解決問題。
一讀什么,怎么讀
知乎上有一類問題的點擊率很高,“我想快速掌握XX領域的知識,求書單”。很多人想讀書,但是不知道讀什么,怎么讀。認為只要把書單里面的書籍都讀完,問題就能解決。作者在閱讀的原則一中提出,為收獲成果必須閱讀兩種書,商務類書籍和通識類書籍。商務類書籍用于塑造基本體力,通識類書籍擁有塑造個性。
這兩類書的閱讀方法是不一樣的。商務類書籍數量并不多,需要反復閱讀避免遺忘,不需要做筆記。也就是作者說的“狹窄深奧”。而通識類書籍在當下并不能對我們有直接的啟發,所以需要做筆記,方便后續閱讀理解和思考。
作者在后面的章節中詳細的介紹了商業類書籍和通識類書籍的分類以及做筆記的方法。分清書籍類別,閱讀時有側重點,是提升閱讀效率的首要條件。
二少投資,多回報
作者提出的閱讀原則二:一本書,讀兩成就夠了。也就是要找到書中的20%精華部分。大多數人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選擇從頭讀到尾,這種閱讀方式效率非常低。那怎樣找到書中20%的精華呢?可以先閱讀目錄部分,找到總結類的章節。
例如我在閱讀《閱讀變現》這邊書時,通過查看目錄,發現第一章節介紹閱讀原則是作者的主要觀點,就首先選擇閱讀這一章節,后續再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閱讀。這也是作者提到的第二種找精華部分的方式,找到“看上去最有趣的一章”。
原則三,把讀書想象成“股票投資”用少量的時間獲得對自己最有幫助的知識,不要在不值得的圖書和章節上浪費時間。時間就是我們投入閱讀中投資的資本,最后獲得的收益就是對我們有幫助的知識。我們需要建立這種閱讀投資的思維,用少量的時間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
三記知識,借外力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就好比廚師為了料理而進行備菜……從事知識生產工作的商務人士也是一樣的,他們要做的就是將各種從書籍中獲取的知識貯藏起來,并根據不同的需求,將這些知識進行組合,從而產生知識性成果。”很多人都有疑問了,讀那么多書,我們大腦怎么會記得住那么多知識點呢?作者提出了閱讀原則四,閱讀要以“遺忘”為前提。而不是單單依靠記憶力。
怎樣“遺忘”呢?作者提到可以用電子資料的形式保持起來。我的理解是建立知識結構樹,把碎片化的知識通過建立不同的文檔存儲在電腦中方便查找。現在也有很多非常方便的APP幫助我們進行知識存儲,例如我經常用的“印象筆記”就非常方便分類查看整理。
四泛看書,精讀書
作者提出的閱讀原則五是,讀五本書不如一本書讀五遍。也就是找到一本能讓人想重復讀的書,一遍一遍的仔細讀它。這個原則也解決了我目前關于閱讀的疑問“為什么我讀了很多書,但是感覺提升不明顯?”原因就在于我沒有精讀幾本好書,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將書中的觀點與自己的實際結合,不斷的復盤調整。
讀大量的書,從頭看到尾,但是沒有得以提升,更容易讓人對閱讀失去興趣。那怎樣找到幾本值得精讀的好書呢?作者提出了閱讀原則六,減少閱讀中的“閑置時間”。可以采用原則二提到的,找書中精華的方法,利用碎片時間,同時看十本以上的書,找到收益最大的一本書,反復精讀。
通過以上六個原則,能夠調整我們在閱讀方式上面的不足。高效閱讀,學有所有,才是我們讀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