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出自《論語》。 當習慣貪婪、浮躁、妒忌的成年人重溫孔子的這句話時,其真實含義早已經被狂妄、驕傲、自大所掩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不承認自己的缺點等等。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長處,其中也包括小學生。
孩子們天真活潑,純潔無邪。在他們的眼中,生活充滿了陽光、自由,世界充滿了關愛。在他們的眼里,沒有黑暗,沒有邪惡,沒有污穢……他們盡情地享用著生活所給予的一切,盡情地用愉悅的笑聲感謝著生活的饋贈,也盡情地憧憬著無限光明的未來……
孩子們的天真爛漫還表現在“心胸開闊,不計前嫌”,許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當你還在為調皮的孩子生著悶氣的時候,可能他們已經破涕而笑,玩得非常開心了;當你還在思索應該怎么樣協調吵架同學的關系時,他們或許已經商量好回家怎么游戲了;還有的時候,你對著未完成作業的他們怒目而視,心情氣憤不已,簡直覺得他們就沒有可取的一點點優點時,一轉身,或者他們會遞過一個糖果或送上一杯熱水,而且是面帶笑容,真會讓你覺得哭笑不得。
我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暫且稱他叫A吧,因為成績一直不好后來其父為他更名為B,希望他能雪恥前嫌,痛改前非,一躍沖天。但是他父親的愿望似乎并沒有因為名字的改變而得到實現。他依然和以前一樣糟糕,上課說話開小差、作業不僅不完成,就算完成了質量也是相當的糟糕,我感到十分的頭疼。
那天上課他又一邊小聲說話一邊玩弄著他的文具盒,不時發出“嗤嗤”“嘰嘰嘎嘎”的響聲。我用嚴厲的眼神多次制止,依然不奏效。下了課我把他叫到面前,怒目而視,厲聲呵斥他!他哭了,而且很傷心。一雙大大的眼睛里噙滿了淚水。那時,我正在氣頭上,哪里顧得了他的感受,盡管我的內心還是有幾分不忍。最后,氣憤的我大聲扔下一句話:“走開!”一轉身獨自回到了辦公室。
這件事被我作為課后反思突發事例記錄了下來。但是苦于沒有解決良方終究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讓我苦惱,困惑,不知所措。
又上課了,他依然在說笑,似乎并沒有因為剛才的一頓教訓而生氣,或者哪怕對我有些許的忌憚。看著他一臉無知的笑意,盯著他左右搖晃的身子,我內心是崩潰的,惱怒的。作為一個教師基本的職業素養讓我迅速調整心態,繼續上課。很快,下課了,我剛想離開,“給你的!”我一轉身,一回頭,一雙大大的眼睛就那么毫無畏懼地盯著我,此時沒有了淚水,代替它的是滿眼的笑意,那眼神里分明寫著‘你快吃啊’。我驚詫地抬頭看著他:“你給我的?”我有點不敢相信,剛才不是還在挨罵嗎?“啊!”他肯定地點點頭,沒有再多的話,只是用力把糖果使勁在我眼前揚了一下。我內心的憤怒瞬間煙消云散,笑意慢慢爬上臉頰,我伸手接住。這是一顆還帶著體溫的糖果,很普通!但是,驚喜滿滿······
是的,這就是小孩子,這就是他們的天性,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簡單得可愛。盡管他們有些時候的確不怎么討人喜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正是值得我們成人學習的地方。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這句話我有了不一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