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指著我:“你說老師壞話,我要告訴王老師”。我覺得莫名其妙,而其他孩子則趕緊散開了。沒多久,王老師咚咚咚地沖了過來,一臉怒氣:“太不懂感恩了,現在的孩子就是自私。”隨后,王老師跑去校長辦公室告狀,說他教不了我,以后不給三年級的同學再教數學了。
我不曾料到,就一句話,惹出了這么大的風波,還把什么感恩之類的東西也扯上了。自那時起,我就對要求我“感恩”的人心存警惕。
小孩子也是有心機的,因為家傳。而我早在小學三年級,就深深地領略到這一點。
我們班,我是學習委員,陳蓉是班長,曉玲是課代表。我們三個,因為時常在一起,老師們經常說我們是三朵花。但,我們三個里面,陳蓉是最有心思的,我跟曉玲時不時就被她告狀、受罰。
但,我跟曉玲總是記不住,過幾天也就算了。長大之后,我知道,這種叫做“情商低”。可我從骨子里瞧不起這種所謂的“高情商”。
那一次是小學三年級期末考試,剛剛考完,尚未放假。陳蓉因為機靈,被老師叫去批閱試卷。她因此早早知道了大家的成績,頗為洋洋得意。
我們考試是有獎勵的。學校里獎勵本子、尺子、鉛筆盒之類的,還有一個金燦燦的獎狀。村子里也有獎勵,就是前三名可以免去下學期的學費,由村里的錢來代交。
我們三個功課都好,但當上班干部 的理由卻完全不同。陳蓉當上班長是因為她會討老師們的歡心,我當班干部是因為成績好,而曉玲聽話老實。陳蓉的成績在我之下,而曉玲的成績又在陳蓉之下。
陳蓉因為時常可以出入老師們 的辦公室,就常常打小報告,將同學們的言行告訴老師,當然也包括我和曉玲。
當時我們三年級,教數學的王老師脾氣十分不好,動不動發脾氣,敲黑板。我其實十分懼怕他,雖然我功課好。但陳蓉就是有本事,想辦法哄王老師開心,自然就成了數學課代表。
三年級期末,我又是第一名,陳蓉心中不高興,但是,苦于沒有機會。事情也是湊巧,不知道怎么回事,自習課的時候,女生們討論,自己最喜歡哪個老師?
說了一圈,問到曉玲,曉玲乖乖回答說:我最喜歡語文陳老師。然后,問我,我也老老實實回答:我喜歡陳老師。
這時候,陳蓉忽然尖聲尖氣地質問我:你不喜歡王老師嗎?我卻不知道是個陷阱,直愣愣地答:不喜歡,太兇了。
陳蓉忽然挺直胸脯:這些老師呀,我都喜歡,因為她們都很辛苦,所以,我很感恩。你和曉玲,都不懂感恩,太壞了。說完,就跑去告訴王老師了。
等王老師氣勢洶洶地跑來追問,我又說了一句火上澆油的話,簡直冒天下之大不韙:“可是,其他同學也是這樣說的呀?”曉玲趕緊點點頭。
這時候,其他同學全部改口了:“我們說,我們很喜歡陳老師,也喜歡王老師”。這后半句,“也喜歡王老師”可是他們現場加上去的。
于是,我跟曉玲兩個,寫檢查,在班會上讀自己的檢查,然后,跑去王老師辦公室給王老師道歉。王老師拒不接受,讓我們去找校長。
總之,那個暑假,我跟曉玲的日子都十分艱難。但我,卻深刻地記住了一個詞:感恩,而且我對感恩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幾乎痛入骨髓。
后來,我去念初中,因為住校,一周才回來一次。
我遠遠瞧見王老師,便繞道而行,而見著陳老師,便眉花眼笑。陳老師時常讓我幫他從鎮上帶些東西回來,或者把東西帶過去。我都覺得,舉手之勞,應該的。
但王老師從來不找我,他聲稱,作為學生,看到老師有困難,應該主動提出,而不是等老師開口。王小玉這種態度,可見完全不懂感恩,這種孩子,將來不會有什么大出息。
父親聽到后很生氣,逼著我去問王老師有什么地方需要幫忙的,但,王老師每次都是一臉的厭惡:你念初中了,長本事了,我哪敢求你辦事啊。
于是,我灰溜溜地走了,對感恩的理解更深了:幫別人做事,受人家的氣,那是人家看得起我。若是看不起,還不讓我辦呢。
但陳蓉的做法,到了鎮上,卻不那么靈光了。我心中十分慶幸,原來,感恩這東西,有人認識有人不認識啊。
此后,但凡誰提什么感恩不感恩的,我都十分警惕。因為高喊感恩的人,無非是要挾制人家,無非是要達到其他目的罷了。
父母做得好,無需提點,孩子自然懂。自己做不好,反而板起臉來教訓人,只怕適得其反。
只是有一點我覺得奇怪:有些人口口聲聲要求人家感恩,就是得不到,而有些人壓根沒有提過,卻時常得到。
我們小學的陳老師,教了30年小學,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每次過年過節,都有人拿果子拿禮物給他,沒誰提什么感恩之類的,就是覺得:沒啥呀?看看他罷了。
而有些人,走開了,就再不想見到,更不愿意提起。
所以,我絕不會口口聲聲對將來的孩子說著感恩,然而自己卻另外做一套,因為,感恩無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