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對于身邊遇到的人和物,特別是人(特別是女人),可以評頭論足或者至少心里判定一下,她是不是美,是哪種美,是真的美還是拍照式美,穿戴舉手投足哪個細節上對或不對。褒義的如“那個配飾有一點小帥氣小個性又不顯得輕浮和浮夸,感覺很有品位呢”,貶義的如“類似于這個包包,牌大顯老”;或者是“他今天的講話有點過了,沒必要加上一句詩有點太感性“”,或者是“”他這么做挺高情商的,要是再照顧到A的情緒就更好了?!被蛘呤恰啊彼且粋€外表公主內心女王的女孩,事業心挺重的,能力挺強的,我覺得這種性格挺好你覺得呢”;又或者是“”她很聰明,面相好,特幸運,你知道么”……
諸如此類,我們暫且統稱為“審美”,就是評價別人“好不好好與不好都在哪你覺得呢我需要共鳴”。審美是一種能力,審查的是“是否美”,而不只是確認美。
一,你是哪種“審美”
普遍說來,審美包含三種可能性,一個是羨慕,簡單說有點下對上的意味;一個是嘲笑,這是下對上的角度;還有一種就是點評,或者是點評進而審定。
二,為什么有時候就想“審審美”
看到一個東西,下意識去觀察判斷這是個什么,這可能是本能,比如遇到危險情況會判定這是什么是好的壞的壞的能有多壞會不會使得自己處于不好狀況。這是不夾雜個人情感的。
還有就是點評,音樂愛好者看到音樂比賽自己雖然不是評委或許唱歌跑調也要點評一下“我覺得他這里處理的很好”,看《我是歌手》的時候我們經常這樣,其實這種判定有時候還可以打磨你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畢竟你全神貫注努力調動了你身上可以用來判定事情的神經,是可以鍛煉大腦的。
剩下還有嘲笑型審美而不自知,羨慕型審美而不努力,這個我最怕,怕我成為這樣的人,也怕遇到的人是這樣的。
這兩種都夾雜極大的個人情感。
大多時候,第一種會通過嘲笑增加自信,這其實是很可怕的。通俗來講,你嘲笑的,正是你的痛點。你眼睛瞅著別人,根本看不到自己。
有時候,第二種會通過羨慕別人警醒自己需要你需要努力,然而羨慕一定只是手段,是刺激,然后你得去做,不做你就很痛苦。那句話是“痛苦本能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誰讓你super ego或者是很想要很想要某一個你沒有的東西。?
有時候,這幾種“審美”型交叉出現,比如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你既羨慕她年輕高學歷,又說高學歷的人沒有什么了不起關鍵是能力可能不咋地,同事又跟你說覺得她的穿衣風格其實還不錯就是有點自命不凡。這句話,評價的慣用姿態們層林盡染。
即使你自詡為其實挺善良,人格相對健全,性格也較好,但依然免不了不自覺審美別人,或許審美別人的時候你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自己有點討人厭但就是想這樣,痛快又爽。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應該是大多數。
三、我們為什么經?!皩徝绖e人”
先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經常審美別人,自己卻不能做到完美呢?明知道什么是美丑,為什么自己還依然不是別人眼中的偶像,自己眼中的完美。我們評論的頭頭是道,有一套自己的邏輯,自己為什么總是對自己不滿意?或者別人沒有覺得你多完美?
原因對照自己由你從以下篩選:
1.說別人還是得說,我該咋地咋地,我覺得我這樣很好——不自知
2.我是有這個毛病,我努力改,你怎么還說我不完美呢——投入的時間金錢精力有限,或者智力有限能看懂別人的公關打不好自己的品牌——力不技(其實這種審美也有一定得問題)
3.我是有這個問題,我知道我應該該,可是我現在真的不想改——知卻不(不愿?不能?)不知道你什么理由,知道什么好卻不去改變,要不就是改變的動力不強,要不就是你不敢走出舒適區。不愿是一回事,大部分是即使你愿意了你都不能做好。知和行的區別就是這么大,你做不到哪怕一點,內在的實力差的老鼻子。
四、誰不希望,得到更好?
對于審美之后成為美,有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統稱操作系統):
1.TA到底美不美,美在哪里?丑在哪里? 其中哪一部分是真的美,哪一部分是顯得美。哪里是真的丑哪里只是顯得丑(剔除個人情感判斷)。
2.我為什么這么認為?;谑裁矗?/p>
3.我有什么美丑特質同她可比? 我想怎么樣,我現在怎樣,我避免怎樣,我哪里可以提高?
4.怎么提高?
5.閉上嘴,扯開腿,擼起袖子不逃避不推諉,哪怕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