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內置類如UITableViewControl的delegate屬性都是assign而不是retain?
這里delegate我們只是想得到實現了它delegate方法的對象,然后拿到這個對象的指針就可以了,我們不期望去改變它或者做別的什么操作,所以我們只要用assign拿到它的指針就可以了。
而用retain的話,計數器加1。我們有可能在別的地方期望釋放掉delegate這個對象,然后通過一些判斷比如說它是否已經被釋放,做一些操作。但是實際上它retainCount還是1,沒有被釋放掉,要在UITableViewController的dealloc里面才被釋放掉(這里我只是舉個例子,一般retain的對象都是在dealloc里被釋放)。這里就會造成一些問題出現。
而如果你確定不會有沖突的問題出現的話,或者你也希望用到delegate的這個對象,直到你不用它為止,那么用retain也未嘗不可,只是需要最后release一次。
首先,考慮類的設計模式,類與類只見的大體關系有繼承和聚合的關系,當我們使用聚合的時候該對象就擁有聚合的對象,這時候我們就需要retain使引用計數器+1來控制該對象的內存管理,所以我的感覺retain和copy的一項能力就是擁有該對象的內存管理權。
下面就得說delegate了,一個對象沒必要管理自己delegate的生命周期,或者說沒必要擁有該對象,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它的指針就可以了,用指針找到對象去調用方法,也就是委托實現的感覺。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從內存管理方面也可以解釋這個問題。delegate的生命周期不需要讓該對象去控制,如果該對象對其使用retain很可能導致delegate所指向的對象無法正確的釋放。
使用UITableView時候必須要實現的幾種方法?
- (NSInteger)tableView:(UITableView *)tableView numberOfRowsInSection:(NSInteger)section{
}
- (UITableViewCell *)tableView:(UITableView *)tableView cellForRow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UITableView性能優化,
tableView 的重用機制
UITableView 通過重用單元格來達到節省內存的目的: 通過為每個單元格指定一個重用標識符(reuseIdentifier),即指定了單元格的種類,以及當單元格滾出屏幕時,允許恢復單元格以便重用.對于不同種類的單元格使用不同的ID,對于簡單的表格,一個標識符就夠了.當TableView需要顯示一個Cell時,會先從已創建的Cell中找一個可以重用的,然后展現到屏幕。一般情況下,可以被重用的Cell都滾到了屏幕區域外。如果慢慢地拖動TableView,就可以看到Cell不斷地被重用(通過斷點可以看到Cell的init或awakeFromNib沒有被調用)。但是如果快速滾動,還是可能會看到Cell被創建。Cell的ProtoType個數盡可能少,因為Cell的種類越多,TableView創建的Cell個數就越多,并且是成倍增長。
緩存
由于需要動態計算高度,所以運算量必然會增大,但是還是存在優化的空間。常見的優化方式是,把cellHeight作為data的一個屬性緩存起來,對于每一個data對應的每一個cell,就只需要計算一次高度。
比如每一個Cell都需要用到的UIImage,UIFont,NSDateFormatter或者任何在繪制時需要的對象,推薦使用類層級的初始化方法中執行分配,并將其存儲為靜態變量。
渲染
盡量少在 cell 上做修飾,給Cell中View加陰影會引起性能問題,如下面代碼會導致滾動時有明顯的卡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