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窗外,依舊是淅淅瀝瀝,不歇的晝雨。
與之相稱的,是立春時節仍然尚未褪去的料峭的寒意。
薄暮淡云愁永晝,這般的時節里,閑碎人家早已縮入了晨起未及整理,依舊透著溫潤之氣的被衾。如此安閑隨適的時日,一場銷魂酣睡便是人們的渴盼。
然這蕭蕭晝雨,卻掩了憂思人難覓的春光,在那原就本不明亮的心頭更增添了一份晦暗。
塵世,本該屬于窗外的暢意游賞。于曠野之上縱情奔逐,迎接晨曦雨露的滋養浸潤。
然連日來的疫病卻逼迫著人兒們囿于一隅不得而出。
疫病的居家防控幾盡滿月,蟄居于家中卻難填胸中躁動,自由被限制,靈魂須蝸居,委實是一件難為人的事。
確診病例不斷攀升,遙遙過萬。疫情前線無形的硝煙四下彌漫,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的心。
抗疫物資供不應求,日常供銷日趨癱瘓。經濟齒輪轉速減緩,對外貿易深受影響。企業生產陷入停頓,大批工人待產居家。教育過度依賴電子通訊,人際交流暫受局限。
原應閑適淡然的春日,卻平添著陣陣疫情的威脅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冷在嚴峻的形勢,冷在持久的戰“疫”,冷在觸犯規則捕食野生動物的人性。
料峭春風夾雜蒙蒙細雨,卷起一陣寒涼。
然相迎的夕陽斜照,以其溫煦純良撫慰著漸然灰冷無望的人心。
中央規劃統籌安排,部署方案防控疫情。兄弟省份聯合抗疫,對口援助疫情一線。社會各界盡己所能,加緊捐贈救援物資。醫務人員勇擔重任,恪守忠誠毅赴武漢。基層社村落實政策,普通人民居家隔離。
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富有強大凝聚力和堅強生命力的民族。
且不說為人熟知的近代中華百年屈辱與抗爭史,老一輩革命家崢嶸歲月里拋顱撒血的奮爭下,終贏得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抑或是建國后挨過饑荒,贏得衛國戰爭,突破外交僵局,奮建工業強國的中華民族。
單是本世紀以來的經久磨難,就足以證明這個民族不滅的靈魂。九八抗洪,零三非典,汶川地震,凡此種種,皆未亡我之中華民族。
在時代苦難的廢墟上,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勇毅掙扎站起,她輕拍因跌倒而沾染的膝蓋的土塵,以素雅淡藍的袖口輕揩額間的汗珠,甚至平和鎮靜地擦去因內耗而從胸膛溢出的口角邊的鮮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首明臣于謙的詩吟道出民族魂之精髓,堅毅不屈攻堅克難的精神早已在歲月的洗禮中深深融入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脊髓。
任爾狂風驟雨,吾自安然無恙。這便是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共同的文化信仰,將不同地域,不同風俗的中華兒女緊密聯結,疫病來勢洶洶,吾輩攜手衛冕!
莫聽穿林打葉聲,蘇子瞻穿越千年的呼喚撫慰著迎面疫病的世人的魂靈。
疫情二線以平靜淡然之心居家隔離,不躁不焦。如《愛是橋梁》一文:“您安全了,十四億人都安全了,疫情就被打敗了!”
疫情一線以忙中有序之態奮力救治,不亂不驚。你們前線奮戰,后方力助物資保障,全力護航!
山重水復之時,我們總會被撲朔迷離的迷障擾亂心智,疑惑再無前路。繼續下去,終究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在此之前,請耐心等待。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