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里的原住民,到了哪里去了?
今天,8月30日,到了尉犁縣的羅布人村寨。
導游說,羅布人,原羅布泊居民后代,可遠溯到張騫通西域時的樓蘭古國。后來,羅布人沿著塔里木河上溯200余公里,遷移到了現在的地方。由于深處沙漠之中,過了數個世紀的與世隔絕生活。
當羅布人再次被世人發現的時候,人們同時也發現,他們的一些生存絕技,讓人驚嘆不已。
塔克拉瑪干,是流動性沙漠,維吾爾語意為“死亡之海”。
羅布人卻不懼沙漠,他們是能夠在沙漠里找到水,找到食物的人,是養駱駝的人。因此,常常作為沙漠商隊的向導。在村寨旁邊,你可以乘著“沙漠之舟”,體驗一把駝峰上縱覽沙丘起伏的獨特樂趣。
羅布人被稱為新疆最古老的漁民。他們能夠在沙漠里找到有魚的地方,擅長打漁,且總是能夠有收獲。一進村寨,我們就看見一個一個的烤魚攤子,紅柳枝穿插著已經烤熟的大魚,插滿攤子招徠顧客,形成一道可愛的風景。木炭燒烤的烤魚,每個都有一兩斤重,香氣撲鼻,才40塊錢一只。這可是沙漠里的魚啊,想想,都讓人垂涎欲滴。
羅布人村寨是個“阿不旦”,羅布語,意思是“有水源的地方”。村旁,就是塔里木河。河岸,有大片的胡楊林。
沙漠、胡楊、水泊,處處是優美的風景。雖然是在沙漠深處,卻充滿了生態之美。
美好的生態,造就了長壽的胡楊和長壽的羅布人。
胡楊,據稱千年不死。村里人,長壽的多,不僅有90多歲的人,更有上百歲的。
羅布人的獨特風俗他,也吸引著游人。
早期的羅布人不怎么信宗教,但是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日月,狩獵、放牧,都順應自然,隨遇而安。比如打漁狩獵,他們從不竭澤而漁,從不趕盡殺絕,對小獵物,懷孕的獵物,都不會捕獵。
據導游說,羅布人對貨幣不敏感。長時期,羅布人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
祭壇,算是村寨的中心點。為了保證交換公平,提供監督,村寨里的貨物交換,都在祭壇廣場舉行。
祭壇旁邊,是羅布人婚房,羅布人迎娶新娘的地方。早期的羅布人房舍,一般用蘆葦、怪柳和胡楊木搭建,隨意而粗糙,婚房也沒有太多的講究。但是,卻有一個特別的風俗,每一對成婚的新人,都要乘船渡過塔里木河,在羅布麻花房中度過。這反映出羅布人對婚姻的重視,對生命繁衍生息的重視。
羅布人村寨,值得一游,一游難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