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經常在大腦里面想來想去,不知道行不行,能不能做,有時候拖著不做,久而久之,自信心也受到一定的打擊。
一
近些日子,兒子迷上了一部電視劇《警花與警犬》,一直很害怕小狗狗的他,竟然因這部片喜歡上警犬,一直說要買一只犬回來養。
媽媽說:“我們沒有養過小狗狗,不懂照顧它,你能自己照顧它嗎?”
兒子說:“能!我肯定可以的,只要你們買給我就行。”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兒子什么條件都愿意答應了。
后來,媽媽說:“樓上阿姨家有兩只小狗狗,一只也叫妞妞,你先去陪它玩玩,試試看。”
兒子興高采烈地說:“好的,我上去找妞妞(狗狗的名字)玩啦。”說完,一個輕盈地步伐歡快地上樓了。
不到五分鐘,我們家有人敲門,打開門竟然是兒子灰頭喪臉地回來了。
我好奇地問:“你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阿姨不在家嗎?”
他傷心地說:“妞妞一看到我,還沒有等我找它玩,它就使勁兒地朝我叫,嚇到我了!”
從他的表情和表述的語音語調可以看得出,他確實被嚇著了。那幾天兒子再沒怎么提養小狗狗的事了。
又有一次去學習繪畫,路過寵物店,他硬拉著我走進看看。當我們靠近寵物店時,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大狼狗,又朝著他叫了幾聲。
他趕緊躲到我后面,小手緊緊抓住我的手,臉色有點發白了。
我趕緊說:“有爸爸在不怕!”,他說:“爸爸,我們還是不看了,走吧”。
從此,他不再提養狗狗的事了。后來,我愛人說,這是體驗式教育,跟他怎么說可能都說服不了他,讓體驗體驗就知道是不是他想要的了。
二
有一天,一學生約談考研的事。他來到我的辦公室,看著一臉焦慮的樣子,就知道遇到什么難題了。
一陣寒暄后坐下來,我問他今天想過來跟我聊些什么?需要我做些什么?
他說,今年大三了,父母想讓他考國內高校的研究生或者到國外讀研究生。但是,他不想再讀研究生,卻想到韓國去工作,因此也和父母有過爭論。問我,現在該怎么辦?
我說:“你的想法我能理解。可是,我想知道你為自己的想法做過哪些嘗試和努力呢?”
他跟我說,他自己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了解大學生海外務工的規定,但是,擔心自己到了韓國后能不能融進去,特別是那邊的文化。
我說:“除了在網上查資料,你還有那些渠道可以讓你更加直接了解和接觸韓國的文化呢”
他沉思了一會,說:“可以找一個學校里韓國留學生交朋友,了解那邊更多的文化;還有,可以利用假期去韓國旅游,直接體驗那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說“你的方法都太棒!相信你會去為自己的想法付出更多實踐的。可是,我想知道,你想出國工作,和你父母希望你考研,最大的沖突在哪里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此變得更好些呢?”
此時,他臉上已經沒有了剛進來時的那種焦慮,而是轉為一種積極的思考模式。
他說:“其實,我也不是說自己不考研,只是趁年輕到國外體驗一下生活。如果自己在國外賺到足夠的錢,我會考慮在國外繼續讀研究生。”
我說:“照你這么說,你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并沒有直接的沖突,你接下來怎樣做才讓父母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你呢?”
“我得心平氣和地和爸爸媽媽說出我的真實想法,并嘗試用更多的實踐證明,我有能力到韓國工作,那他們就放心了。”
當然,對話到這,問題就已經基本解決了。其實,我們有想法是很好的,但需要我們考慮與現實的鏈接,往積極且有利于完成事情的方向思考,才能有更好地結果。
三
老韓有一大學同學,每次見到老韓都介紹好項目:這是有發展前景的項目,這是可以賺到錢的項目,這個項目很有潛力。
老韓從小讀書到長大工作,都一直待在學校,對做生意也沒什么興趣,礙于面子也認真聽他同學說說。
老韓說,每次那同學找他聊天,都說滔滔不絕,有理有據,必須大干一番不可,可是過后總是沒有聽到下文。
若干年過去了,老韓的同學還在原來地單位工作,還是老樣子。那些所謂的項目,那些掙錢的活兒,也不知道干了哪些,哪些沒有干。老韓后來說,現在和那同學見面少,說項目的機會也少了。
有想法、有好的idea是一個人追求上進的表現,但光有想法不付諸實踐,不行動,它還是一個沒有發揮作用的想法。有想法,行動了,就算不成功,也可以證明你的想法的可行性,為下一個想法積累實踐經驗。
如果你看上一位心儀的女孩,別管人家喜不喜歡你,先大膽追求再說呀。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不要想創業失敗怎么辦,先找幾個合伙人把事情做起來。如果你想出國,不要想出國以后能不能適應生活學習,先把托福雅思考過了再說。
其實,我們只需要把大腦中的一些想法,與現實做一些鏈接,大膽地邁出第一步,行不行,試試就知道了。
實現任何一個夢想,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行動。
我是一名高校教師,具有正能量和幽默感的,喜歡寫作和思考的老師。歡迎您的評價轉發、評論和點贊,是對我堅持原創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