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機里一直循環著一首歌:《成都》。無論是歌詞還是配曲,旋律每響一遍,我都感慨萬千。
對于成都來說,不知道我是個過客還是一個后來者。但是我知道,自從五年前來到這座城市,到現在,我都沒有離開。
五年前,離開了人人向往的北京,毅然南下,成為了一名“成漂”。無論你說我當初是沖動也好,是瘋了也好,對于這個南下的決定,我不后悔。當初南下的目的是求學,而現在留下的目的卻是生活。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五年前,愛上了一個專業,我來到了這座城市。還記得第一次踏上成都平原的時候,是晚上,當飛機艙門打開的瞬間,一股濕熱的氣流頓時充滿了機艙。成都,我來了!
那時的學習生活還不是很忙。周五下午一放學,我就背上書包,跳上公交車,游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最常去的是寬窄巷子和錦里。在井巷子里買個地地道道的蛋烘糕作為晚飯,然后開始在寬巷子和窄巷子里穿梭,到寬巷子的熊貓郵局給朋友寄上一張具有成都特色的明信片,到窄巷子里的銀杏樹下欣賞流浪歌手伴著音響里的自創民謠打著手鼓。我也常跑到錦里,在酒吧門口找個石板坐下,聽著酒吧里歌手用心地歌唱,看著來錦里旅游的游客從我面前走過。
成都,有他獨特的魅力,來到成都,我才明白什么是生活。茶館在成都是最暢銷的,不用多華麗的裝飾,只需有條板凳,再配個方桌就行。無論是在街邊,還是在公園,有空地的地方就有茶室。點上一壺茶,看門口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或者和旁桌喝茶的老頭老太太聊聊天,一下午也就過去了。我最喜歡的是深藏于青羊宮內的茶館,一座五角亭,四周被回廊包圍,中間的天井就是喝茶的地方。回廊西側還有一片竹林。成都是一座潮濕的城市,清晨露珠還掛在竹葉上,青羊宮的茶室剛開張,還沒什么人,這時候走進這家茶館,點一杯茶,嗅著竹葉的清香,看著竹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享受著只屬于成都的靜謐,這樣的感受,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在成都不得不提火鍋。都說重慶火鍋比成都火鍋好吃,但我覺得成都火鍋更具特色。最推薦的還是紅湯火鍋(不能吃辣的也建議嘗嘗),鍋里半鍋辣椒半鍋花椒,看得直起雞皮疙瘩。吃成都火鍋一定要吃腦花兒和毛肚,腦花兒得在鍋里多煮一會,毛肚用筷子夾著在紅湯里燙一下就能直接吃,在麻油調料里沾一下然后放到嘴里嚼,毛肚的脆伴著麻油的香,再透著隱隱的辣,那種感覺,不能吃辣的人也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成都火鍋一般不貴,十個人五六百已經能吃得很好了。
成都火鍋火辣辣,成都人也像成都火鍋一樣熱情豪爽。來成都五年,在成都交了一幫大大小小的朋友。隔三差五聚個餐,過年過節組織個團圓飯,天南地北的朋友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談生活。飯桌上的成都人豪爽熱情,跟飯桌上的每個人都要喝上一杯,喝到臉上泛起紅暈,喝到走路搖搖晃晃但仍嚷著沒醉,能走直線。這樣的他們仍然不滿足,依舊繼續挨個兒敬酒,他們說,要喝到飯桌上每個人都喝高興了才算完。
在成都沒呆多久,但成都的一切也已經在我生活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一口熟悉的成都話,那一桌可口的成都火鍋,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深深地懷念。
《成都》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唱著就能感受到成都生活的逍遙自在。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