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可能會戳到你的痛處:有的人一天到晚給自己安排很多學習的事情,而且看似都是很正能量的事情,運動、閱讀、參加各種活動、聽各種微課和講座,看似很充實,而且每天都完成了很多事項,但是可能一段時間下來并沒覺得自己有多少成長。這就是典型的時間管理很好,但是注意力管理不好。這些人的注意力在完成這些事情上,而不是自己真正獲得了什么收獲和成長上。
你躺槍了嗎?仔細想想,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了?你是閱讀了,但是你思考了嗎?你是思考了,但是你行動了嗎?你是行動了,但是你刻意練習了嗎?刻意練習這本書給我們解釋了普通人從菜鳥到大師的蛻變之路。普通人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對一項技能進行專注練習并持續(xù)不斷的得到反饋、然后針對性修正,如此反復,完全可以從新手到大師。強調了刻意的重要性。比如一個保安看大門幾十年為什么沒有成為大師。有沒有持續(xù)做到刻意練習的3步驟(專注、反饋、修正)。做到這三點,假以時日你也可以成為自己專業(yè)領域的大師。
想到了曾參加的一個銷售培訓課程。時間久了也想明白不少道理。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也就是能力可以遷移。雖然老師最初說想學好有3大發(fā)力方向,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學以致用。一切的學習最終都要落實在生活中的運用。無論什么事情,做到優(yōu)秀的人總是少數(shù),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你知道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個迷局。方法是一方面,好的方法能讓你做事時事半功倍,但由于每個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差距造成不同人對同一種方法的理解和運用是有很大差異的。另一點重要的是行動,持續(xù)的行動。刻意的練習。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不間斷的刻意訓練,通過累計時間不斷強化這一動作,最終內化為潛意識。沒有時間的積累的話速成的東西往往也容易速銹。苦干(投入精力和時間)加巧干(正確方法)有些人真的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突飛猛進的變化,而有些人卻收效甚微。很多人的學習的確走了時間卻只有不多的人走了心。
成長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體系各不相同。你不必非要采用xx的思維體系,你只用吸收精華,把知識和思想整合進你自己覺得好用的思維體系中即可。成為獨一無二的你。
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是注意力。那么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應該怎樣使用呢?我很認同李笑來老師的觀點,注意力應該花在三件事上:1、自己的成長;2、真愛;3、為社會貢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