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老師,我,我,我不好意思說。”坐在對面的女孩低著頭結結巴巴地說。
直覺和經驗告訴我:這個女孩的困惑可能是情感方面的問題。為了緩解女孩兒的緊張情緒,我親切的說 “老師來猜一猜你的困惑,好不好?”
女孩兒歉意地笑了一下,點頭應允。
“是不是有個男孩兒喜歡你?”我試探著問道。
“嗯,我也喜歡那個男孩兒。”女孩兒沉默了幾秒,鼓足勇氣說。
“后來,又怎么了?”
“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批評了我,讓我和那個男孩兒斷絕關系。”說完后,女孩兒神情落寞。
“哦,原來是這樣。孩子,你是在談戀愛嗎?”短暫的交流后,女孩兒內心大門已經對我打開,我直奔問題中心。
“是”女孩兒不再扭捏。
“你確信你是在談戀愛嗎?”為了讓女孩兒對自己有更清晰地認識,我故意問了同樣的問題。
“是”女孩兒簡潔而堅定地回答。
? ? ? ? ? ? ? ? ? ? ? ? ??
“你能說說什么是戀愛嗎?”我微笑看著女孩兒輕輕地問。
“我,我說不清”女孩兒慌亂地回答。
兩個人是否是“戀愛”關系,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年齡滿十八周歲;第二,異性之間情感交往; 第三,交往是為走進婚姻做準備的。你覺得你們是在談“戀愛”嗎?
聽完我的話后,女孩兒抬起頭一臉吃驚地說:“老師,我們還真沒考慮那么長遠。”
“你們之間的交往是戀愛關系嗎?”我繼續追問道。
“我也說不清楚”女孩兒茫然地看著我。
“剛才老師問是不是有個男孩兒喜歡你,你說你也喜歡那個男孩兒,我們居然用了同一個詞“喜歡”,更準確的說,你和那個男孩兒不是在談“戀愛”,而只是彼此“喜歡”,你們之間的交往只能叫做“喜歡”,不能稱作“戀愛”。
女孩兒想了想,如釋重負般點頭。
“喜歡”和“戀愛”是不一樣的,“喜歡”是青春期異性之間的一種好感,是比普通同學關系更近的好朋友,是為成年后“談戀愛”做準備的一段異性交往;“戀愛”是為未來婚姻做準備的一段異性交往”。
“喜歡”可以做的是:可以和喜歡的人在公共場合交流自己的困惑、共談理想,絕對不可以有任何肢體的接觸,即使是和男孩兒手拉手也是不可以的。我解釋道。
“班主任批評你,要求你和那個男孩兒分手,一定是你們的交往越過了“喜歡”的界限。我猜,你和那個男孩兒有了肢體接觸,或許你和那個男孩兒有手拉手的行為,所以班主任才嚴厲要求你和男孩兒分手。”
女孩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 ? ? ? ? ? ? ? ? ? ? ? ? ? ? ? ? ? ??
“男孩兒主動和你拉手,你沒有拒絕,如果男孩兒向你提出更過分的要求,你會拒絕嗎?”
我的話音剛落,女孩兒緊抱雙臂張大嘴吧禁不住“啊”了一聲。這個問題像扔出的一顆炸彈一樣讓女孩兒躲閃不及。
我耐心得等待。
女孩兒的情緒平復了。
“你們突破手拉手的界限后,那個男孩兒知道會發生什么嗎?”女孩兒緊縮眉頭茫然地搖搖頭。
“你知道會發生什么嗎?”女孩兒依然是一臉茫然地搖頭。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一旦發生一些不該發生的事,你能承擔嗎?那個男孩兒能承擔嗎?”我故意把“承擔”兩個字說得響亮而又緩慢。
女孩兒表情嚴肅而沉重。她在思考。
“孩子,千萬別錯誤地將“喜歡”當成“戀愛”,然后模仿影視、小說、網絡作品中的鏡頭,為“戀愛”而“戀愛”。未成年少女懷孕、流產都是從手拉手開始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語重心長地警戒她。
“我真是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有這么危險,太可怕了!” 女孩兒沉思了一會兒說。
? ? ? ? ? ? ? ? ? ? ? ? ? ? ? ? ?
“在爸爸心中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我繼續和女孩兒交流。
“爸爸以前很寵我,可是現在,現在總是批評我,說我成績退步了,學習也沒有以前努力了。”說完后,女孩兒神色黯然。
“媽媽呢?你和媽媽關系怎么樣?”
“媽媽又生個小妹妹,爸爸媽媽忙著照顧妹妹,現在很少關心我。”說完,女孩哭了。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家庭成員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女孩兒的失落感也許是很多二胎家庭孩子感受到的一份不適。
我安靜的看著這個女孩,耐心地等待,女孩哭完后,我抽出紙巾遞給她說:“是不是爸爸媽媽疏忽了對你的關愛,內心感覺失落,學習壓力也無人訴說,這時有個男孩兒對自己很關心,感覺很舒服?”
“好像是這樣的。”女孩若有所悟地回答。
? “也許對男孩兒的“喜歡”,其實是你內心在渴求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或許是你青春期少女情感的萌動,建議你和父母好好溝通,告訴父母你渴望他們對你的關心。好好珍惜自己,千萬別將對異性的“喜歡”錯誤的認為是“戀愛”,把握好自己和男孩兒交往之間的界限,請好好珍惜這份美好的“喜歡”,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和男孩兒之間的界限,那么就必須要斷掉。因為,這是很危險的!”
聽完我的建議后,女孩兒沉默了幾秒,然后抖動一下自己的雙肩,站起來說“謝謝老師,我明白了!” 女孩內心的困惑隨著身體的抖動已經抖落掉地。
“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謝謝你愿意把內心的困惑和秘密告訴我!” 我欣慰地對女孩兒說。
? ? ? ? ? ? ? ? ? ? ? ? ? ? ? ? ? ? ??
看著女孩兒離去的背影,我的心情卻一點也輕松不起來。
青春稚嫩的臉龐,儼然情侶般的拉手,擁抱等現象在中學里似乎是司空見慣的,私人診所里,青春少女流產比例越來越大。
? ?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孩子生理的發展,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本來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更是一種成長的需求。同時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識的形成期,少男少女期望得到關注,得到認可,學業的壓力,成長的困惑,家長的不理解,這些年齡相仿的孩子,心事相通,惺惺相惜,互生好感。
? ? ? ? 情竇初開的孩子們不知道自己的這份情感只是一種好感,一種喜歡,不知道如何把握這份情感,錯誤的認為這就是所謂成年世界里的“戀愛”,然后模仿影視作品里的鏡頭完成對戀愛的認知。我們成人將這種現象視作洪水猛獸,貼上“早戀” 的標簽。
? ? ? ?孩子們在自己錯誤的認知和成人的標簽下,為戀愛而戀愛,為戀愛而做出一些無法挽救的事情。殊不知,我們沒有告訴孩子這份情感是什么,該怎么處理,任由孩子跟著感覺走,跟著網絡傳媒走,就已經是失職,又不負責任地為孩子們的行為貼上“早戀”的標簽,是我們成人失職后又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將清純的孩子們推向一條不歸路的!
? ? ? ? ? ? ? ? ? ? ? ? ? ? ? ? ??
? ? ? 家是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精神憩息的花園,家是整個世界在下雪、走進其中卻是春天的地方。但是有多少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苦惱寧愿埋在心里,卻不愿意對自己家人講,家僅僅成了孩子身體成長的一個名詞。精神和情感卻無處安放,四處飄蕩。有些孩子將自己的精神和情感泡在網絡里,也有些孩子將自己缺失的情感用所謂“戀愛”的方式填充。
? ? ? ?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我們的孩子有所謂的“早戀”現象,請和孩子坐下來,靜靜的傾聽孩子的心聲,共同澄清這份所謂的“早戀”是我們父母對孩子愛的疏忽和學業壓力的替代品,還是純粹青春期情感的萌動?
也要告訴孩子們對異性這份好感是正常的,這份好感不是“戀愛”,而是“喜歡”,“喜歡”是為未來成年后“戀愛”做準備的一段異性交往,“戀愛”是為婚姻做準備的一段異性交往,“喜歡”是可以在公共場合交流困惑,共同談理想的異性好朋友,“喜歡”是不可以有任何的肢體接觸。
? ? ? ? ? ? ? ? ? ? ? ? ? ? ? ? ??
?正確的引導勝過盲目的干涉,親愛的家長: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千萬不要將少男少女之間的喜歡當戀愛,同時也期望家長和老師告訴孩子們:“莫將喜歡當戀愛”!
? 親愛的朋友,您對青春期孩子們異性交往有什么看法呢?留言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