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補上這篇簡單的回憶。
到上海的時候已經是快中午,一個人,背著十幾塊錢淘的雙肩包,從2號線出來,一臉懵逼地跟著高德地圖找預定好的青旅,在外灘,很棒的一家叫老船長的青旅,條件和遇見的人都特別棒。國際青旅,外國友人挺多,英語很重要X3。(這些人對我都有不同程度的觸動,想哪一天單獨講這個部分)。
很幸運,住在這個極其繁華的地方,就在我家萬年歷的圖片上,東方明珠對面,每天可以聽到那口鐘整點的東方紅報時,很舊又很新。當天下午,便出發了,去多倫路。公交去的時候,是路過外白渡橋的,有人在拍婚紗照,匆匆一瞥那些些許刻意的幸福感,還是會被感染, 覺得這個地方很有意義,后來給幾個朋友寫明信片就買的這個地方的。好多電視劇在那兒拍,當時有貪婪地多看兩眼,覺得很適合夕陽和很長裙擺的婚紗。應該怎么拍都很美吧。哪怕矮胖地像我一樣。
下車后,邊跟著導航走,邊和父親視頻了下,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起這個畫面,我們無論在哪里,都要讓家里知道我此刻是安全的,最好,是燦爛的。多倫路上,人不多,造型簡樸的黑色路燈燈柱相間而立,讓人想起那已經消逝的久遠年代。諸多彪炳史冊的文化名人如魯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曾在這里聚首、吶喊、戰斗。路邊有很多銅像,厚重的瞬間就這樣永恒了。挺好的。 印象中,有幾家書店很有感覺,賣的都是很舊的書,書店老板很有脾氣,修書人一輩子就守著這個小店,和魔都格格不入的小店。我舉著自拍桿各種凹造型,試圖拍一張很文藝的自拍,畢竟這條路上很適合這樣,無奈穿著背帶褲的我加上停不下來的表情,逗逼了一整條路。記得有一個銅像是幾個人坐著討論問題,留了一個空椅子應該是讓人拍照吧,毫不猶豫坐上去之后,本能地講了句“臥槽”,褲子就這么被上面的積水弄濕了。這時候,我想我錯了,寫得太遲了,怎么想都是這些不重要的瑣碎,正常游記應該是細致地描述你看到的風景吧。
多倫路是L形的,走出去后找了一輛公交一下坐到了新世界那個大樓,這趟公交很有意思,語音提示一遍普通話,一遍英語,一遍上海話,那趟上面和兩個本地阿姨交流,她倆彼此也不認識,但因為我一個問路的問題就爭執了起來,她們有一種天然地優越感,換誰誰都這樣吧。當時還路過大悅城上面的摩天輪,后來看《極限挑戰》,才后知后覺這個地方我是路過的。下車后,和老司機們開了個視頻,就在著名的新世界那兩個樓下,很喜悅。
進了那個樓后電梯上就看到了杜莎夫人蠟像館,盡管門票略貴,還是覺得這個誤打誤撞挺有緣分地,就去了,在這里,我一定要告訴各位,蠟像館這類地方一定不要一個人去,幸虧我還有個自拍桿,你知道那種所有人都在互相拍照,只有你一個人想拍拍不到的感覺有多尷尬,畢竟,我的理解是,這個地方就是讓人拍照的,而且,你看一個,就感覺世界上所有的蠟像館不過如此。后來,看這些照片還是很有意思的。
這個樓,我沒有逛,我不喜歡逛街,當然,也買不起,當然,總會買得起的。下去的電梯上認識了鞏雷哥,就是這么奇妙,兩個人都是一個人在轉這個不適合一個人轉的地方,結伴走起來很自然,后來,他們一家三口還去到了平遙。新世界出來就是南京路步行街,當時挺驚奇的,沒想到又離青旅很近了,南京路步行街,很繁華,她繁華了很久了吧,當年火的店現在還在那條街上嗎?我當時只想往前走,感覺那一整條街的燈沒有一盞適合我。過了兩個十字路口就再次回到了外灘,本來想坐船過去再上一下東方明珠的,后來覺得花銷似乎有些緊張就放棄了,夜晚的魔都是很漂亮,每一個建筑都像童話里的城堡,大屏幕上循環放著“我愛魔都”, 來來往往,那么多人在這里拍照,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愛著這個城市和他們在這個城市的樣子。
回到老船長發了些動態,耿博便聯系我了,大美女是高中的臨班同學,雖然從沒想過叨擾同學,但帶著幾分盛情難卻還是答應了,大學就很難再遇到這樣的朋友了。。。相約第二天在人民廣場相見后,當天很開心地睡了。相見后沒有任何尷尬和不適應,真好。她說,這個地方我肯定喜歡。對的,我真的很喜歡,田子坊的每一家小店都很有性格,當然價格也很有性格,講真,這里的明信片就差一點買不起了。當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印象很深的是氣味店里的哥哥和一家分子料理店。后來吃的是一家香港風格的店,很好吃,但是當時手機意料中地壞了,沒有留下圖片,博菇涼一直把我送到火車站。
謝謝你不厭其煩地瀏覽到了這里,我想總有人會覺得我文筆大不如從前了,從前似乎一個流水賬都能帶點兒詩意,我知道,這對我是個警告。感謝遇見,感謝友誼,感謝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