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去兩日時間,讀了蔣勛青春紅樓系列的幾本小書—《夢紅樓》、《微塵眾:紅樓夢小人物》。讀罷,不禁感嘆蔣勛對紅樓文本竟如此熟悉,其文筆亦是這般清新流利且極富魅力。
與以往學院派繁瑣的版本、掌故考證不同,蔣勛對紅樓的體悟多基于文本本身,可謂是不牽強附會,用事實說話。當然,其也有一定的主觀看法,他把《紅樓夢》與佛經相等同。那三本關于紅樓小人物的書,他命名為《金剛經》中所說的“微塵眾”,因為其覺得多到像塵沙一樣的眾生在六道中流轉。在《夢紅樓》的結語部分,他又引述了《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概括了寶玉的本性。
將紅樓與佛經相參照,是蔣勛青春紅樓系列的一貫思想。然具體到《夢紅樓》和《微塵眾》,又有不同程度的側重。《夢紅樓》將小說中出現的各色人物,設定在美好的青春王國里,更多談及的是賈寶玉與金陵十二釵。而《微塵眾》則是以一種慈悲的情懷,將視角放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當然,幾書疊加也就大體勾勒了紅樓中的多數人物。
時至當下,許許多多的人都大談特談《紅樓夢》,動輒就以資深專家、紅迷自稱。然遺憾的是,竊以為諸多的觀點都是與紅樓完全無關的荒謬之談。倘若真想有些收獲,個人覺得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回復到細讀文本上。至于蔣勛論斷的正確與否,不同類型的讀者怕是自會有不同的評判吧。
陌上塵
201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