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沒坐過收容車的跑馬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想到我的人生這么快就完整了。
由于臨賽前二十天意外受傷,這次馬拉松毫無懸念的無法完賽。或者說,根本就沒法跑。但是去還是要去(因為機票酒店簽證都定了不去很麻煩,尤其是簽證),跑肯定是不跑。就當打個醬油吧,正好坐收容車。
到比賽那天,槍聲一響,隨著隊伍緩緩向前移動,我打定主意:一步都不跑。
接近起跑線,人群開始躁動起來。路過主席臺,路過密集的攝影攝像機,頭上飛過無人機,腳踏上起跑點計時帶,所有人躍躍欲試,整個隊伍流速加快。我也隨著跑起來。跑了兩步感覺還行,那就跑吧,好像也可以跑一跑。
跑了不到200米就不行了,趕快停下來,改成走的。因為才剛剛開始,混在大部隊人群中,有奇裝異服的還可以拍拍照,有路邊攝影攝像的還可以揮揮手,并不顯眼。
轉眼到了一公里,雖然大部分人已經超越到前面,后面還是總有人追上來。到兩公里左右,前面已經看不見隊尾,后面也很少有人跟上了。而路線呢,到了居民區。
路邊很多圍觀群眾,揮著小旗拍著手喊加油,還有傳統的民間舞,邊跳邊敲鼓,完全自嗨的氣質。相對于這種熱烈的,是作為參賽選手的我,在看起來毫無傷、病、累的狀態下慢走。而且是開賽只有兩公里的位置。
這場面有點怪。
圍觀群眾熱情、真誠,多數帶著溫暖的微笑,也有些人看著你的眼睛,透著一股恨不得替你跑的急迫。
一兩個可以忽略,三四個可以不理,但是架不住人多呀,沿途都是。
心里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感染,但是不能跑呀!又不能解釋,也無需解釋,更語言不通。我的表情一定很尷尬吧,然后還故作鎮定。這會兒才明白什么叫人生完整,總是成功完賽的人從來不會體會這種感受。
如果是到了18、28、38公里,如果看起來已經耗盡了體力,那感受又不一樣了。但是關鍵就在于,比賽剛開始兩公里,以及,看起來毫不賣力。
后面收容車的聲音已經很近了,估計我已經是最后一個了吧。一種要被吞噬的緊張感和周圍熱烈鼓舞的壓迫感,我又跑起來。第二次違背了預定的“一步不跑”原則。而路邊群眾的歡呼聲頓時大增。這,真是有意思。我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摒棄外部影響而回歸本心,停下腳步。我看到有些人的失望表情。
從兩公里到四十二公里,還有很長的路,不論是目標完賽,還是目標pb的選手都在努力奔跑,目標退賽的我也趕快退賽吧。
我摘下了別在胸前的號碼布,一下子輕松好多。轉身招手,上車。我雖然沒能第一個跑完比賽,但我第一個退賽上了收容車,這也是少有的體驗啊。哈哈。
除了體驗了一個第一,更體驗了當目標與大眾主流思路不一致,又不能說、不必說的時候,堅持自己還是很難的,除了要抵抗外部影響,更要抵抗內心的搖擺。
愿每個人都能盡可能多的堅守住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