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有著夜里最深的黑暗,卻是離光明最近的時刻。
這是大學時期寫的一個關于高考的故事,花朵年齡的幾位少年因為高考而相識、相知,最終相忘于江湖。
大二的時候動筆寫下了小說前面的幾個字,后面就不緊不慢的寫了一年。純粹是覺得好玩,當成了興趣這樣寫著。
印象中那時候有看的兩本書,一是《平凡的世界》,另一本是《圍城》,所以寫作的時候可能或多或少有點這兩本書的影響。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生銹這個人物,他畢業的時候摔了一跤,磕掉了兩顆門牙,也把高中所學都忘記了,是最早走出黑暗的人。而宇軒身上有著高中時最好幾位朋友的影子,也包括我自己。
我現在還能夠想見,在逸夫圖書館的二樓,最初前面幾段文字寫作時的情景。那時也還沒買電腦,寫下一些之后就打到我那諾基亞手機里存著。
有時坐在教室里、躺在床上,就直接在手機的按鍵上打字往下寫著,前面幾章的文字都是這樣寫出來的,如果家里的諾基亞手機還能用,打開之后興許還能找到那些稚嫩的文字。
現在想著以前寫作時的畫面,真是覺得有趣而且可愛,大概和大學時寫作這篇小說時回憶高中時的情景是一樣的感受吧,所以請相信時間的力量。
無論好壞,情感卻是最真摯的,當時想著總該以一種方式祭奠下我那無關痛癢的青春吧。這里沒有引人入勝的劇情,沒有青春小說該有的那些元素,因此他人看來可能索然無味,但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非凡。
故事從12年寫到13年,寫完之后也沒怎么看過,到現在已經四五年過去了,期間準備考研、工作,為著生活而掙扎奔波,早沒了那時的心境與閑暇,也再也寫不出那樣的文字了。
雖然寫的足夠業余,全文也冒著學生氣,里面的很多語言現在看來,也和傍晚下班時聽到的剛放學的孩子們的對話有點像。但花朵年齡的美好正在于他的無知而無所畏懼。最近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感觸良多,很多深藏心底的記憶一下子就出現在了眼前,原來都還在呢。
最初是發在云文學網上,現整理出來發在自己的簡書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