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俗世,各自沉淪,各自悲喜!
空閑之余,心又空蕩蕩的難受,忍不住再次點開那熟悉又陌生的頭像,再翻一翻朋友圈,看著空空如也的現狀,我是在尋找什么嗎?或又有些許的期待?
最近開始看《楊絳傳》和《我們仨》,希望能在這煩擾的塵世中尋一片凈土,讓自己有勇氣面對眼前的紛擾。
一切看開,人到中年,最好的日子不是驚艷,不是繁華,而是遠離喧囂,一半清醒做好自己,一半努力包容別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靈魂,年齡只是符號,把生活調成自己喜歡的頻道。一地雞毛,不需人知;歲月靜好,且自從容。人生有兩筆,一撇寫在前半生,一捺寫在后半生,前半生寫執著,后半生寫釋懷。
如今的我,很大程度上還在寫前半生的執著,一首動情的老歌,一個相似的眼神,昔日的畫面依舊歷歷在目,哪怕睡里夢里,他仍一次次鐵馬冰河的闖入,一半歡喜、一半神傷。這么多年,如此執著,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我以為自己已然釋懷,終究還是自欺欺人。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寫釋懷的后半生,是閱歷不夠,亦或是情深入骨。
希望某一天,若能見到你,能云淡風輕的說一句“謝謝你,讓我的青春不再蒼白”;即使滿目瘡痍,也能微笑的說一句“我過的很好。”而不是像個怨婦似的哭訴所有的不如意,放下尊嚴來換取你的一點同情、一絲憐憫。
腳下的路,沒人替你決定方向;心中的傷,沒人替你擦去淚光。經歷了流年聚散,體會了人情冷暖,經歷了物是人非,學會了自我療傷。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來生不見、不欠、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