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球隊贏下了總冠軍,雙方的英雄都經歷了載入史冊的一季。偉大,這個有些夸張且爛俗味道的詞,用來形容今年總決的人事物,還是最貼切不過的:
偉大球隊如庫里伊戈們的金州勇士;
偉大球員如勒布朗詹姆斯 - 阿克倫城之子。
速貸球館賽前放起了應景的“Go big or go home”,從觀眾到解說們,一邊期待著勒布朗來一場50+的表演(人們總是喜歡著超出常規劇本的奇跡);另一邊又討論著勇士奪冠后的MVP歸屬,“勒布朗是否有機會作為輸球者捧杯呢”。結果不意外,甚至過程都不意外,勇士祭出小球陣容,騎士除了期待伊戈 格林 巴恩斯們自動冷卻以外別無他法,終在主場被碾壓,目送勇士捧杯,FMVP給了伊戈達拉。
---
大致說說之前的狀況。
從第四場伊始,勇士擺出那個“能讓科爾教練直接進入歷史最大膽,地位都快向老尼爾森們看齊了”的純搖擺人陣容后(伊戈+格林+巴恩斯+湯普森+庫里,真正撤下所有傳統長人,博古特直接凍起來),騎士連敗兩場,而布拉特教練依然沒能找到破解的方法:第四場,依靠重武器莫茲戈夫會在6分鐘內被速度打蠢,第五場,自斷一臂,完全扔了大中鋒 打小球對攻 賭超級明星,成就了庫里的高光時刻 —— 簡單看是勒布朗的皇家騎士團完全比不了庫里身邊的諸位,再深一層則是兩點,一是 庫里MVP級表現沒的說,對于擋拆后的夾擊,不用持球迂回了,直接分格林,對于一對一單防,空間感回溫了,根本不是德拉能應付的,換防什么的,特里斯坦一對一也防不了,最后時刻的幾記三分美如畫;更重要的是第二點,伊戈達拉和格林,在這個體系中如魚得水,不僅懂得如何懲罰騎士,而且穩穩地做到了,愈發熟練。
第六場,本著贏者不變陣,勇士還是擺純小球陣容,那么 布拉特教練對于勇士五搖擺人的應對之道?拿上莫茲,讓莫茲和湯普森的雙塔去內線碾壓,在被勇士的速度殺死前先將其碾碎。這一切,仿佛夢回第四場。至此,勇士和騎士兩隊的命運,說白了 就在兩個球員手里(才不會說是庫里&詹姆斯 > < ),巧的是 這兩個球員都是勇士的,今天這場比賽,一個砍了三雙,一個捧了FMVP的獎杯 —— 德拉蒙德-格林,安德烈-伊戈達拉。
---
回到比賽。
開場,騎士主動了,特里斯坦湯普森三分線外持球突破,轉身勾手,這個球直接表了態度:“克里夫蘭是我們的主場,別想著在這歡慶。”
反觀勇士,既然大家態度都明了,那就干吧。開場所有進攻,莫茲防誰誰投,但打了五分鐘后:伊戈丟了三個,格林和巴恩斯各丟了一個,都是完美空位。 騎士這邊,你投不死我,那我就來碾碎你吧。莫茲進攻端威脅巨大,這場比之前還更有進步,開局傳球的視野速率好了那么一點。布拉特大概松了一口氣(擺上莫茲,重回第四場的老路,不是我不努力阿,而是實在沒牌可打,沒牌了阿),或許心中還閃回著第三場的光景,放你們投,投不死我就贏了。
開局是克利夫蘭人的,逼著勇士叫了第一個暫停。 暫停回來后的三分鐘:伊戈提速,伊戈拉開空間,伊戈的底角三分,伊戈連中兩球;庫里被包夾,分球給格林,格林的突破上籃,格林傳給巴恩斯空位三分。第四場的開局也大致如此,勇士輸了開局,但陣腳不亂,很清楚該打什么東西。?
勇士的后場籃板球依舊被肆虐,特里斯坦無比活躍,莫茲殺傷力雖不能比作鯊魚,碾壓格林還是綽綽,但終究是跟不上勇士速度。莫茲被換下,首節以騎士的10個失誤和13分的劣勢結束。?
小球陣容 VS 傳統雙塔 第一回合,小球勝。
第二節 勇士遣上巴博薩 利文斯頓 艾澤利,騎士這邊莫茲再上來,瓊斯替JR。騎士這態度也明了,跟不上速度我不跟了,繼續互砍吧,看誰先躺下。
變化:以香波為首,勒布朗的外線幫手們開始突破了,效率不高,但機會開始多了,更重要的是,這幾分鐘里勒布朗的壓力稍微輕了些。注意的是,德拉攻守兩端完全無力,時間少了,而壓力轉到香波上了,出場時間增多,防守守了很久庫里,結果就是能量耗盡,進攻端是指望不上了。
勇士,只要莫茲在,堅決推反擊,具體一點:第二節還剩5分鐘時的一個回合,庫里一傳,伊戈推進到籃下,用時4秒,伊戈傳給巴恩斯 空位三分打進,整個進攻用時不過7秒 (不知有多少人想起納什的太陽,華麗麗的8秒進攻體系)。這就是勇士推反擊的縮影,伊戈是帶領者。
此外,莫茲在進攻端無疑限制了勒布朗,勇士禁區收縮,勒布朗的突破仿佛總是撞到高墻(不對,勇士小球陣容里最高的是203公分的巴恩斯,那就是...厚墻,嗯),基本上禁區三人守勒布朗是常態,只有內線大個到高位擋拆時,勒布朗的突破才能一馬平川。
第二節的最后,屬于勒布朗,當換上德拉接連失誤,眼看比賽要被毀掉的時候,勒布朗來了,三分,突破,上籃,分球。球隊快崩潰時,將其扛起,又一次的。
隨著巴恩斯格林們的各種丟機會球,主隊的勢頭起來了,湯普森半場前的補扣再度宣泄著要守衛主場的決心,上半場算是暫時挽回來了。
---
下半場,依舊是光速男和巨人的故事。戰術明了就拼細節吧,無非以下幾點:騎士皇家騎士團的空位投籃,勇士格林伊戈巴恩斯的籃子,雙方的失誤/籃板,球運轉的效率。隨著格林3分開胡,53vs47,騎士要了暫停。
小球陣容 vs 傳統雙塔 第二回合 小球又勝了。
騎士還是有機會的,湯神犯規危機,特里斯坦和詹姆斯輪番攻,把湯神搞下了場。(兩個湯普森 - - 特里斯坦的前場籃板造湯神犯規那球,感覺櫻木附體..)
來來回回中,勇士打出了殺死比賽的一波節奏,帶領者是伊戈與格林。 兩個快攻,依舊4秒前場的速度,一次是伊戈推進,一次是伊戈終結。 格林低位吃了勒布朗;高位擋拆庫里被夾擊出球后,格林突破造犯規;還有最傷騎士信心的,格林的組織,庫里-格林-艾澤利連線。隨著艾澤利的兩記扣籃,分差到了13分。
最后一節, 騎士蔓延著絕望的氣息,絕境中霸王無助,一次次突破分球,JR瓊斯香波們,機會并不差于對手,但無奈還是啞火。
莫茲的前場籃板給騎士帶來了機會,最后一次機會。 進攻投不進,騎士所有人專注防守,加速輪換,等來了勇士自己的失誤。 一波反擊,隨著勒布朗的斷球暴扣,只差7分,更關鍵的是,勢頭回來了。
“騎士是會累的”,因為“勒布朗會累的”。伊戈,庫里,湯普森的一波三分殺死了比賽的懸念。至于后面JR的神經刀表演,也無礙大局了。
---
非常傳奇的系列賽,兩支球隊,當家明星,配角們,還有教練。簡單說說。
史蒂夫-科爾
菜鳥教練的偉大一季:第一年執教,常規賽67勝(距離偉大的喬丹與公牛的72勝只差一點,而且前一季的勇士,51勝,是好球隊但距離現象級球隊尚遠),帶著最偉大的金州三分隊拿下總冠軍,五小球首發的神話般戰術。此番成就,無人能出其右,僅此一季,足以登上教練們的名人堂了,對科爾教練,偉大一詞不為過。
斯蒂芬-庫里
蛻變超巨星的一季,表現稱得上總決MVP。簡單說,如果不是庫里讓騎士無解,就不會無限擋拆夾擊讓格林伊戈們出彩了。連著兩年破了常規賽三分記錄,現象級的球員,極具觀賞性的控球傳球與變態準。大學時的庫里更萌 ^_^,請看?史蒂芬-庫里:最初開始之處
站在英雄旁邊,決定這場比賽的男人們 —— 德拉蒙德格林,伊戈達拉
格林,伊戈之于勇士,是完美的體系球員,本場都打出了頂尖水準,親手埋葬了克利夫蘭人。
格林,從第四場開始進攻侵略性就非常強,既然籃子保證不了一直準,那就硬突造犯規(手糙丟了幾個上籃),而這一場,最關鍵的是,傳球開了,勇士進攻活分了許多。16分11個籃板10個助攻,藍領 總決賽 三雙,這些詞拼湊到一起已經很刺激了,但遠不止這些。格林是12年第二輪第五位才被勇士撿到,3年后,這個“藍領”進入了聯盟最佳防守陣容的一陣,據說比賽完了后勇士準備給這個25歲的年輕人開個超過1500萬美元每年的合同。簡單來說,又一個屌絲“體系球員”逆襲成為黑富帥的故事。
伊戈達拉,常規賽期間沒打過先發,季后賽場均得分沒過10,最后捧起了FMVP獎杯(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勇士這個隊真的是有趣,總是搞出些出乎意料的東西。嚴格來說,從數據從表現,給伊戈問題不大。單防勒布朗,頂上先發,帶頭推快攻,拉空間射三分,還有幾個單打勒布朗 瓊斯 莫茲們的鏡頭,如果伊戈沒這發揮 說不定勒布朗還真能書寫個為家鄉奪冠的歷史。不禁感嘆,是命運吧,去年的萊昂納德,今年的伊戈達拉,決定系列賽的超能量發揮。
勒布朗-詹姆斯
33投13中,32分18籃板9助攻。坦白講,勒布朗這場打得依舊非常艱難苦澀,依舊試圖幫助隊友找到節奏,團隊沒人能干了他開始外投內突。但是內線的擁擠讓他的突破變得低效而生硬,最后時刻能量耗盡,勒布朗丟了4個籃,力挽狂瀾的奇跡沒能上演。
03年的狀元,被騎士選中,現在回到騎士,十二年了,真的是輪回吧。看了幾年勒布朗在邁阿密體系下的籃球,感覺真的是厲害,輕松碾壓的那種厲害,空間四號位,可靠的皇家射手群,更重要的,詹姆斯+韋德,無與倫比的個人能力與默契度,于是 職業生涯步入十個年頭以后的中年詹姆斯,印象就是高效且團隊,一個游刃有余的指揮官。然而,回歸騎士,又是夢回從前的感覺。若干年前的吉布森,古登,大Z們,現如今的香波,JR,德拉們,只有勒布朗,只有勒布朗可以帶著如此平民的陣容,走到這一步,與歷史級的團隊來回廝殺,甚至在第四場之前還占據了主動,一度接近那個美如畫的傳奇結局 —— 回家,為家鄉捧杯 —— 如果科爾教練第四場神來之筆的陣容沒有出現的話。
比騎士的首次總決賽之旅,這次難且有血性得多,勒布朗像野獸般沖擊著勝利,不管周遭是什么條件,不容易。結論,騎士隊史最偉大一季,當之無愧。今天的勒布朗,距離他個人的最強狀態,也是差了許多。當年2比3落后,在北岸花園球場,對著凱爾特人三巨頭砍下45+15+5的時候,真的會讓人產生幻覺“是上帝附體在這個男人身上罷”。今天,沒能來個現象級的表現,可惜了也再正常不過,畢竟這個系列賽的表現,已經稱得上史詩了。
并不是詹姆斯的粉絲,但真的很難不動容,使出120%的能量,一人扛一隊,永遠執著于勝利,做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從The Decision開始,勒布朗詹姆斯 注定是個充滿爭議的男人,分享個故事。
他用了好幾周時間招募自由球員加盟騎士,雷-阿倫拒絕了他,克里斯-波什、特雷沃-阿里扎、德維恩-韋德都不答應。他們當然愿意跟他一起打球,但卻不愿來克里夫蘭。只有勒布朗與克里夫蘭有聯系,他們沒有。假如勒布朗想贏球,他就得斬斷這聯系,到別的地方去。
那天早上,他決定離開克里夫蘭,去邁阿密。勒布朗一整天都焦躁不安,他知道自己會傷害別人,會改變一切。
但在阿克倫籃球訓練營的最后一天,他都沒有透露這個消息。等到達蒙-瓊斯開車送他去機場的時候,他已經決定自己將去康涅狄格,正式宣布那個臭名昭著的“決定”。
“從他家到機場的路途是35分鐘。”和勒布朗做做過三年隊友,并成為他的密友的瓊斯說,“我們一句話都沒說。氣氛很難過,你從他的表情就能感受到他的情緒起伏。”
“每個人都以為加盟邁阿密的決定是提前一兩周就做好的,但其實一直拖到了最后一刻。他為了說服自由球員來騎士費勁心機,我陪了他一個星期,就住在他家里,他很痛苦。‘我想贏球,想在這里贏球,但真的能行嗎?’”
“我不覺得球迷理解他。他們只知道他最終去了熱火。”
寫在最后:
你可以愛一個人,亦可以恨一個人;
這一刻你覺得遇到了對味的知己,下一刻又變得挫敗感十足;?
我們時而勇敢地承受并改變一切,時而無助地將所有托付他人;?
所有的,都在變化,除了信仰和倔強的本能
Question After Game 5:?
“How much more you could do in the NBA Finals, and whether you felt less pressure because your team was undermanned.”?
Lebron James:?
"Nah, I feel confident because I'm the best player in the world, it's simple"
男人當有此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