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資產和負債,你就明白你為什么沒有變得富有。
班里有個小伙伴在媚姐寫的《30歲的每一天》這本書當中,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給你5美金(或者50元人民幣),再給你2個小時的時間,你能賺到多少錢?
我問身邊的同事怎么處理,他說:買彩票。
那么我剛剛說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很多小伙伴也是這樣想的?
關于彩票,很多人都想中個500萬的彩票。
如果真的中了500萬彩票,你們會怎么做?是不是從此就會走上財富自由的道路?事實上95%中了彩票的人,最后的生活都變得窮困潦倒。
為什么?有句話叫做,財不配位!
? ? 對于飛來橫財,沒有足夠的能力妥善處置,最后就像流水一樣,就像過往云煙,如夢一場!
? 很多人把投資和理財誤以為是一件事,其實不是。
? 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理財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
比如制定家庭日常消費支出計劃、配置保險指定教育金養老金計劃等等都是理財中的一部分。涉及到一個人/家庭所有跟錢有關的安排。我們每個人/家庭都會在十幾年的時間里過手幾十上百萬,怎么去處理這些錢,怎么讓有限的資源帶來最大的效用,不同的處置方式,在時間的積累下本來相似的人會拉開巨大的差距。
? 理財能力最終體現在我們對資產負債的辨別能力上。
? 相當部分人其實無法正確區分資產與負債,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別。這種認識上,觀念上的改變,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鍛煉。
多數時候我會翻開自己的日常收支明細,來找一些分辨資產負債的靈感。細細思索每筆收支變化所對應的資產/負債主體。
比較常見的資產有:有工資收入的工作、能夠帶來房租凈收入的房產/商鋪、有利潤的企業和這些企業的股權/股票、有利息收入的投資(比如債券、存款等)。
常見負債有:欠親友的錢、欠銀行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逾期欠款等。
但是生活中還有一些不那么容易辨別的。汽車和房產是大家觀念里普遍所認為的"資產",但用"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的標準衡量,車和房并不必然是資產。
再來明確一下資產和負債的概念: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一個觀念,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它能給你不斷帶來收入。就像金鵝下蛋一樣,只要金鵝在,就會不停下蛋,下的蛋換成飼料給金鵝,那么金鵝就會越來越肥,下更多的蛋。而負債則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理財中的新概念,與會計/財務上的嚴格定義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不同。
今天要說的是《富爸爸窮爸爸》中關于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房子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其實這個問題挺復雜的,要分情況來看。
(1)假如你有一套房子,租出去獲得了租金,給你帶來了現金流,它就是資產;或者說租金能夠覆蓋每個月的月供和物業費,那它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資產。
(2)相反,如果是二成或者三成首付買的房子,不但沒有租金收入,每個月還要支付大筆月供以及相應的物業費,那么它就是負債,即使全額付款的,最起碼在自己住的這段時間里你沒有收入也是負債的。
當然不管出租還是自住,在你換房或者看到升值要賣出的那一刻,就是資產啦,因為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流入。
所以判斷房子是否為資產的標準是,能否為我們帶來真金白銀。關于房子,大家能理解了吧。
咱們再來明確一下,資產和負債的定義。
資產:給自己帶來收益或者說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
負債:金錢會流出或者說把錢從你的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接下去我們講講車子。
車也是要分析分情況:
1.自用的是只有支出,比如汽油,保險,保養費等,所以是負債。
2.如果因為你的工作需要,有車可以提高效率,或者說銷售員等有時候需要裝門面,這個車實際上能給自己帶來間接收入,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算是資產。
3.如果你能再用這個車,業余實際跑個順風車,收入能覆蓋掉自己的日常用車,還有結余,那么就是資產。
水湄姐和她老公小熊老師兩人創業7年已經財富自由一直沒買自住房,他們自己租房住,但是從去年看到商機開始有在日本買了投資房。
所以,成為富人的第一個秘密是,在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
窮人為什么窮?因為他們不斷地買入負債或沒有可持續利用價值的東西。
我們常常說的工資,是我們的主動收入。而我們看富人的股息收入,債券利息,房地產租金帶來的現金流就是被動收入。
富人的第一個秘密:資產品種豐富,給自己帶來更多收入,不用單一依靠工資!當我們的被動收入能夠覆蓋掉支出的時候,我們就實現了我們所理想的“財務自由”。
像班班前兩天說過的貓姐,她自己的【工資】是不夠花的,但是她也說了現在自己的支出只占【收入】的18%,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他已經幾乎不依賴工作收入了。
為什么繼續工作了?因為你天天在家睡覺其實挺無聊的,但是我們財富自由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甚至去創業啊,去流浪啊,去支援非洲啊,去包養小鮮肉,可以盡情做夢。
這個時候,金錢就是我們的底氣!
相對應的窮人的死穴:就是毫無任何資產可言!生活的唯一的經濟支柱就是工資!
一般而言,低收入群體的工作收入是偏低的,對于低收入群體來講,它的工資應付完各種支出,也沒有什么結余去買資產或者負債。
所以大家學習理財投資以后,要不時的分析一下,自己的花費,哪些是資產,哪些是負債,爭取以后多買入資產哦!
那么富人的第二個秘密是什么呢?
“富人”樂意接受新鮮的事物,并在不斷增長見識的過程中,提升自己辨別事物的能力,同時結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圈子,遇到更多的貴人,進而良性循環!
而窮人對于任何新鮮的事物,第一反應就是屏蔽,或者說是封閉自我。因此窮人的眼界會越來越窄,見識越來越短,賺錢的道路也會越來越單一,最終悲悲戚戚的過一生。
這就是我說的富人的第二個秘密:對待新鮮事物的態度。這也是窮人的第二個死穴思維的差異。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又是哪一種人?
其實,我們身邊總有些人,對身邊的學習機會從不積累,張口就要免費的,思想保守,看到新生事物都覺得是在騙錢的。只要免費就拼命要,把免費服務當有償,把有償服務當自己的超極VIP一樣。交點錢當了一回消費者,就恨不得自己是天王老子全世界都要圍著他轉。
很多時候,觀念的轉變,比收入的轉變,要難很多,而你的思維,決定了你在什么階級。
中彩票的人大多會破產,就是因為觀念未轉變,思維還停留在窮人的思維階段。
人的窮富,其實首先取決于你的觀念,而不是你的財產本身!
有了正確的觀念,其實技巧都不難學會;但是觀念錯誤,即便你有鋼鐵俠的裝備,也不過是在錯誤的道路上飛奔而已。
不知道小伙伴們看過《富爸爸,窮爸爸》沒有,富爸爸常常這樣說:“富人不會這樣做”。
因此,在思想上“脫貧”是走向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首先大家要改變的一個觀念是,我現在沒錢,我現在月光,我負責,我沒辦法理財。
就是因為你月光,你沒錢,你負債,才更要去理財!
有人說思維的改變是個長期的過程,那么對于富人所擁有的“資產,股票、債券、能帶來租金收入的房地產”有些普通人是完全可以能涉足的但是“不敢or懶”,那么窮人要怎么辦?
這里牽涉兩個問題:
一:收入偏低的問題
二:窮人能不能擁有資產
先說第一個問題:收入偏低。
如果你的收入偏低,沒有結余,月月光,那么兩個辦法:
(1)是學會省錢
(2)是學會花錢!
? 學會省錢,就是我們百合學姐說的要學會記賬:分清必要、需要和想要花費。
合理分配欲望,控制在“必要”和“需要”之間,從而更好的分配好自己的資金,并且要堅持理財投資!
先定下來儲蓄目標,剩下的才是支出的錢。
也就說發了工資,第一件事要做的永遠是先理財,剩下的錢才是支出,這就是所謂的量入為出!
接著來說,解決收入偏低的第二個方法是學會花錢!
賺錢很難,但花錢誰都會。但是,你不一定真的會花錢,因為花錢也是需要技術的。
窮人和富人的差別就是,窮人只在看得見的地方花錢。
比如買個漂亮衣服,買個漂亮包包。這也沒錯,因為如果你預算不足,那你只能就把錢花在明面上,向別人證明你過的很好。買了大衣,包包,同事同學朋友會說:哇!你這衣服很貴吧?然后個人的虛榮心得到了空前的滿足!然后今天就很開心,這一天走路都是飄著的吧?
? ? 有人說應該花錢投資自己,但是你學了個提升溝通技能課程,誰知道你在干什么?誰知道你花錢了?
而且這種內在的投資給你帶來的收益不是立即可以顯現的,不是可以立馬獲得成就感的,所以當然選擇逃避此類事件!
這就是窮人經常干的事情。窮人總是盯著眼前的一點小利益,決定事情永遠希望立馬獲得回報?;剡^頭來想一想,我們過去買了那么漂亮衣服吧,包包,也被人稱贊過很多次,但是最后呢,與我們生活的改善有什么幫助呢?這樣真的有助于個人成長嗎?
事實的真相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導致我們自己堵死了自己的賺錢途徑!
我們把錢花在不能持續產生價值的事情上,我們不投資自己,自己的賺錢能力就很難得到不提升,收入的增加也就變得很困難!
之前比較熱播的《歡樂頌》里面的樊勝美,她年過30,只擁有一堆看似光鮮亮麗的衣服!關鍵時刻,頂個啥用?!
? 投資自己是最保險的事,因為你自己永遠不會跑掉。其實有錢人都特別舍得為自己的未來花錢,我們雖然不一定有錢,但可以學習這種思維!
?
下面說窮人能不能擁有資產?
100元也可以理財!也可以擁有資產!100元能買基金,能買股票。股票和基金不是有錢人才能做得事情!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
1、 學會理財技能,為自己不斷積累資產!
2、 趁年輕有精力多學習理財知識,并嘗試各種理財產品,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品種,多學習多實踐,用較低的試錯成本換回正確的投資技能和過硬的投資心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鄰家的百萬富翁》,里面調查了美國的百萬富翁,往往都是那些看上去并不起眼,開中等檔次的車,住中等大小的房子,對自己消費有克制的人。
所以葉子也想給大家一點小建議:
1.建議月供不要超過月收入的1/3。
2.資產和帶來回報的投資是兩個概念吧!我們買入的大部分投資品都屬于資產。
當然,還有人給資產上保險,也算是一種投資。
3.對于零基礎同學來說,可以先培養投資和理財的理念,再了解各種投資品,然后再進一步學習方法,之后再去實踐,完善好家庭的資產配置。
4.在后面的大課中,有專門課程講股票、基金。買基金、股票,首先得挑個好的,再配合一點小策略,還是可以達到理想目標的。
? ? 股票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在你的認知不足之前,你所有的判斷可能都是憑感覺,但是世間萬事皆有可循之處,了解過后,我們才不至于妄下定論。
? ? 大家能來學習,就是明智之舉,人生這場長跑,誰笑到最后或許你還不清楚。但是就如我們晨讀中所說,人生的財富終值取決于你是否有投資的理念,和你的收入等有一點關系,但關系不大。
只要別走上歪路,不要想著一步登天的超越你的同學,不出5年10年必將超過同齡人。
我們回到熊老板的那幾個同學的故事。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C,也許學生時代還不錯,甚至拔尖,工作好像聽上去也很體面,但是始終郁郁不得志,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呢,我們的大部分甚至超過1/2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工作崗位,不太輕松也沒有特別累,錢掙得不多也不少,不想干了吧,還有房貸呢,孩子還要上學呢,感覺特別無奈。
還有一部分人是B。掙得特別多,壓力特別大,感覺自己可能錢沒花完人就沒了。周圍的圈子都開好車,住大房子,辛辛苦苦點燈熬油掙的錢,都貢獻在這上面了。
極少數人是A,一路春風得意,萬事順遂,簡直是人生贏家啊,聚會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當然像A那么倒霉,突然半道上單位不景氣了,自己面臨下崗風險,但是我們誰也不知道這種事到底會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是嗎?
極少數人能夠像D一樣,有自制力,延遲滿足,有眼光,能看到房價的節節攀升并且勇于出手,寧可自己住小一點,多買一套房子。
但是D男卻很清楚一些人生財富的哲理,比如:
1、延遲滿足,寧愿住小房子,不要擺闊;
2、房產是投資,而不僅僅是炫耀或者享受用的;
3、別人恐慌的時候要貪婪。
收獲:認清資產和負債
1.資產、負債是什么。
資產:給自己帶來收益或者說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比較常見的資產有:有工資收入的工作、能夠帶來房租凈收入的房產/商鋪、有利潤的企業和這些企業的股權/股票、有利息收入的投資(比如債券、存款等)。
負債:金錢會流出或者說把錢從你的口袋里取走的東西。常見負債有:欠親友的錢、欠銀行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逾期欠款等。
2.為什么要認清資產和負債?
因為認清資產和負債,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富人的思維。而在思想上“脫貧”是走向財富自由的第一步。改變只在看得見的地方花錢,總是盯著眼前的一點小利益,決定事情永遠希望立馬獲得回報的窮人思維,有利于我們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3.怎么認清資產和負債
學習,投資自己。
4.富人vs窮人
富人在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窮人不斷地買入負債或沒有可持續利用價值的東西。富人樂意接受任何新鮮事物,而窮人對于任何新鮮的事物,第一反應就是屏蔽。這兩點其實都體現了富人和窮人思維的思維差異,人的窮富,其實首先取決于你的觀念。
5.如何贏得人生的長跑?
人生的財富終值取決于你是否有投資的理念,比如:
(a)延遲滿足,寧愿住小房子,不要擺闊;
(b)房產是投資,而不僅僅是炫耀或者享受用的;
(c)別人恐慌的時候要貪婪。
用觀念+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