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沒有春
李陽最近新接了個項目,負責公司官網的建設。公司官網不僅是公司對外宣傳的渠道,且未來有機會借助這個平臺,整合營、銷、供、服,發展成綜合電商平臺。
李陽深知這個項目對公司的意義,以及對自己的意義。拉隊伍,建團隊,從定位、規劃、設計開始,前后三個月,終于拿出了產品原型。李陽很興奮,開始組織跟各個利益關系人的匯報。
第一站,自然是部門總監林晨。林晨隨意點了幾個頁面,就給李陽大大潑了一盆冷水,“不合格,重新做吧”。“為什么?”,李陽不甘心地問。林晨告訴李陽,“因為你沒有打破自己的框架,立場不對。”
李陽回到辦公室,認真審視了每個頁面,還是沒有看出所以然來,只好求助于公司體驗設計的大拿李麗。李麗看了下,給李陽指出了幾處。比如,供應商版塊:“潛在供應商管理”,“進入供應商協同系統”,“感謝你支持XX采購的工作”等等,完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站在使用者或者對方的立場。
“潛在供應商管理”,完全是內部語言,外人很可能聽不懂,應該改成“成為XX公司供應商”。
“進入供應商協同系統”,這又是個別人可能看不懂的語言,應該改成“進入XX公司”。
“感謝你支持XX采購的工作”,就更是不對。對公司而言,對外應該是個整體,根本沒必要顯性化一個部門。且對外部用戶而言,在成為公司合作伙伴之前,他看到的也是你公司的一個整體。所以,正確的說法,只要直接了當的一句“感謝你對我們的支持”即可。
李陽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在“自說自話”,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給別人聽。確實我們常常陷入“自我”的框架里,而這種自我的框架,自己往往很難覺察,因為它已經成了跟吃飯一樣自然的事兒。一旦陷入自我框架,你將陷入固定思維、固有模式,難以創新,也很難接受新的知識,獲得成長。
有沒有辦法突破呢?我們可以試著這么做:
1.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有兩種方法:
可以是站在對方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建立同理心,從而避開自己的思維定勢。比如,上文提到的,既然是供應商版塊,是做給供應商用的,李陽就要讓自己從供應商的視角來看問題。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我是供應商,當我第一次登錄這個網站的時候,想要做什么,以后登陸又想要做什么”,“我第一眼希望看到什么內容”,“以后,又會想要看到什么內容”等等。
也可以站在對立方的角度,來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從而阻擋自己的固定思維。比如,如果你是采購員,就強迫自己用銷售員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問自己,“這次招投標,如果我是做銷售的,我要達到什么目的?我的談判策略應該是什么”。如果你是做系統安全設計的人,那你就要盡力站在黑客的視角來看問題。問自己,“如果我要攻破這個系統,我要從哪幾個方面來破譯代碼”。
2.用設計思考的方法。
設計思考是一種以用戶(使用者)為中心,進行創新設計的一種模式。它要求一個團隊的成員,由不同的角色構成,要有最終用戶或者能代表最終用戶的人、業務設計師、產品設計師、體驗設計師以及技術人員。
不同類型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樣的一個團隊,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為只有一個人參與造成的思維定勢,帶來突破和驚喜。
備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業界成熟的方法,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可以去找資料來看。
3.借用外腦。
以上兩種方式,其實都是從內部打破框架的模式。因為不論是換位思考,還是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其實都是讓自己能夠吸收到別人的思想,從而打破框架。
而借用外腦,顧名思義就是要利用外部的力量來從外面打破自我框架。比如,你可以請行業咨詢公司來幫你做設計,這些咨詢公司往往積累了很多業界領先經驗,能夠幫你重構新構架設計,帶來驚喜。
當然采用外腦的方式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外腦,很多時候也會因為不了解內部的情況,做出來的設計難以執行,而飽受詬病。不過,這個說到底還是你自己功力的問題,既考驗你的消化功能,也考驗你的變通能力。
總結:
我們常常會陷入“自我”的框架里,陷入固定思維模式,難以創新,難以成長。而一個人想要成長,就是不斷突破舊的框架,建立新的框架的過程。想要突破固有突破,重新建立新的框架,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可以嘗試三種方式:換位思考、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借用外腦。
換位思考和用設計思考的方法,本質上都是從內突破框架的方法。借用外腦則是外部突破框架的方法。借用外腦有利有弊,但根本上還是看自己個人的功力。
根據自己的經歷,總結一些文字,希望對你有幫助。上一篇《善用結構化思維,來減少無謂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