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初二,在回老家的那趟客車上,我又看見了那張熟悉的臉。那張臉的主人是那條公路線上來往車輛的“老板”,十年前就斥資就買斷了“那條線”跑運營。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跟隨老公回老家,第一次搭乘那班客車的情景。當時是數九寒天下著鵝毛大雪,那位兢兢業業的“老板”頂著風雪站在半路上查車票。如今十年過去了,估計原始積累早已超額完成。歲月匆匆四季更迭年復一年,那張臉也在時光的變遷中越發滄桑疲憊,唯獨“老板”這種“忘我”的敬業精神卻一如從前。聽人說,十年如一日,他每天都準時出現在半路上來個突然“襲擊”,了解每趟的客源如何,查看有沒有投機的、逃票的。
看到眼前的這位“老板”如此“辛苦”,我不禁心生“憐憫”:“他這是何苦呢?大冷天的不在家‘享福’出來受這份罪!放著好好的‘老板’不當,偏把自己活成了‘下人’!”真是悲哀啊!換了我,我會在溫暖的大房子里泡上一壺好茶,聽一段輕音樂,讀一本好書,寫一段走心的文字,侍弄侍弄花草盆栽,看上一部新上線的好萊塢大片,陪著愛人做一頓豐盛的飯菜……我感覺自己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真不理解這位“老板”犧牲這么多美好的事情,而去拼命賺取早已超出他的消費范疇的“多余”的錢!
生活中這類放著清福不想偏要折騰的人可謂比比皆是,他們是真正“閑不住的”人,也是著實“可憐”的一類人。試想我們拼命努力掙錢圖什么?還不是想過上自己向往的高品質的生活?可是,這些人卻把賺錢當成了最終的目的。對他們來說,銀行卡上的數字就是最大的滿足,數字的起伏升降決定著他們的幸福指數。
就拿這位“老板”來說,明明完全可以去過“高大上”的生活,卻硬是活成了很low的模樣。對他來說,不管掙多少錢都填不滿他內心里的“窮”溝壑,因為這種“窮”是深入骨髓的、觸及靈魂的窮。
物質上貧窮不可怕,而精神上貧窮就不可救藥了。
也許是被曾經的貧窮毒害太深,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貧窮”思維。過去的窮日子如噩夢一般時時在提醒著我們要“省著用”,于是家里的角落里充斥著過時的衣服、廉價的化妝品、N年沒碰過的打折商品,那些堆積如山的“垃圾”就像一個可怕的“污染源”源源不斷地像四周輻射著晦氣、播散著霉運。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生活經營得精致漂亮,可是內心深處的“窮”思維卻總會跳出來羈絆我們:“不要忘了從前的苦日子!”
二
我以前認識一位“煤老板”,發家以后改頭換面做起了體面生意,和幾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民營企業。雖然物質早已富足寬裕,但是他骨子里的窮酸氣質卻被他一直“光榮傳承”和“發揚光大”,無時無刻不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事業蒸蒸日上,財富滾滾而來,企業吸引來越來越多的精英人才。本想著這位“老板”可以“安枕無憂”了,但是他還是不放心,每天都要穿上“工作服”到車間去向工人們“言傳身教”,硬是把本該光鮮亮麗的自己活成了灰頭土面。而另外幾個股東,卻只是穿得西裝革履在辦公室里搞策劃、搞管理、搞宣傳、做推廣。下班以后,其他幾位股東早已準時回家和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而那位“老板”卻還要在公司的食堂里吃完盒飯,接下來還要到銷售部看看今天出了多少貨,到財務部看看今天的出入收支,臨走時還要去各處檢查看看有沒有安全隱患……
就這樣,這位“老板”雖然腰纏萬貫,卻過著“底層人”的勞碌生活。他完全弄不清自己的職場定位和人生坐標,不明白自己的起點和職責,不知道自己當下應該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更不知道還有詩和遠方這回事。他雖然坐擁千萬資產,卻仍舊斤斤計較,依舊只能從事著毫無技術含量的瑣碎的“卑微”的職業,扮演著那個早已在他內心根深蒂固的“窮”角色。
這樣的人,即使擁有了金山銀海,也只會守著這些沒有溫度的財富“受罪”到死。這類人,一生都只能是金錢的奴隸,一輩子都是“窮人”。就相當于給一個乞丐贈送一個金庫,他的追求也還是做一個高級“乞丐”,只不過可以勉強做“幫主”而已。
三
我現在的房東,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迎著改革的東風發家致富了。我現在居住的這一整棟樓都是他的下屬資產,每個月光是房租就收入數十萬。在沒見到他之前,我一直在猜想勾勒著這位“富翁”的華麗模樣。他一定是衣冠楚楚頗具紳士風度,一定是心胸寬廣大氣闊綽,一定是目光遠大超凡脫俗……直到有一天(很準時)有人來收房租,這一幅在我心底描繪已久的美麗“圖畫”被硬生生撕得粉碎……
那一天,我打開門,面前是一個瘦弱“猥瑣”的小老頭,手里拿著一個破舊的手電筒(用來查看電表用的):“收房租!”說完遞上來一張收據,上面的水費電費都精確到小數點,可謂是分毫不差。事后,我才知道這個小老頭就是這棟樓的“老板”,不禁很是詫異:“不會吧?看上去不像啊!”我很是納悶了幾天,一個身價百萬的有錢人親自挨家挨戶收房租,一個年近古稀的顫顫巍巍的老頭竟然還要爬高上低、跑上跑下,就不能專門雇個管理員嗎?用得著這么累嗎……
一個下雨天我正要出門去上班,遠遠地看見一個瘦小的身影坐在小區門口的石階上,走近一看原來才是房東大人。只見他衣著寒磣席地而坐,一臉茫然地望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發呆。如果不認識,我還真以為是那個拾荒者過來避雨的,有誰相信眼前這位“糟老頭”是個百萬富翁呢!
我想那時那刻的他,內心一定是孤獨空虛的!這樣的人,不會去利用金錢換取品味,再小的事情都要節省成本親力親為,即使成了世界首富也只能過著“粗鄙下作”的生活。他們對金錢只是一味去擁有,去從未真正去享用,在他們看來錢永遠欠缺一點,“再多掙一些再少花一點”是他們永遠的“信念”……
這樣的人,一生只能像一頭疲倦的驢子拖著沉重的黃金,賣著力流著汗卻一直吃著草……他們不懂得去利用手里的財富去創造美好,不知道金錢可以換來很多東西,譬如機遇、學識、人脈、資源、眼界,只是守著一對銅臭“坐井觀天”,只會對著賬戶上的數字喜怒哀樂。在金錢的奴役之下,他們硬是把本該五彩斑斕的一生過成了黑白色,把光芒萬丈的生活搞得死氣沉沉、索然無味!
所以,物質上的窮只是暫時的,而精神上的“窮”卻會終其一生。要想“脫貧致富”,就要先摒棄“窮人”思維。只有從內心里拒絕做“窮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富足的幸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