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我節約省到一張紙做兩張用的情況,這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理論上看是節約省了錢,實際上沒有什么用處,這些你花錢消費買回來的東西已經不值錢沒有什么價值了,剩下的僅是余尾日用品而已!
錢只有花到值錢能增值的地方才是王道,存銀行看來是明智的選擇,不過不會增值,除非太多了,少了還會不斷變少,各種扣費項目就是證明,銀行要印多少錢就是央行寫一個數字分發授權給其他國有私營民營銀行而已!貨幣鈔票上的代碼是每個銀行所印的鈔票,你存一萬塊銀行一年給你利息就算50塊能做什么?銀行限定1000萬存款以上是私人銀行<也就是富豪>,五十萬以上幾乎是垃圾客戶,不會有什么好的待遇和保護措施,說白了銀行是分發鈔票流通的金融機構,一百個人每個人存一萬銀行就有一百萬,貸款出去一年利息15%銀行一年賺15萬,如果銀行把這個錢分散到投資金融股票房地產,那賺得更多,銀行又可以自己委托代售或者自己開發理財等產品,你的錢分散進去更多,而那些錢都是銀行的,你的余額就是個數字而已!
事實上不會發生所有人同時把錢都取出的荒唐怪事,就算銀行之間進行惡劣競爭也難發生這種擠兌現象。新的銀行系統網絡銀行如阿里巴巴的網商銀行和騰訊的微眾銀行,存錢利息都比傳統銀行高太多太多,而他們沒有傳統銀行的權利和渠道控制手段,吸金階段過后和傳統銀行沒什么區別,我們要做的是能夠讓自己的錢不斷增值,才能保證我們不斷的往好的方向走,才能脫離以時間和有限的生命換取勉強維持溫飽生活費的雇員打工生活,最終實現我們的夢想和目標,任何的生意都是投資,市場上見到的任何產品及使用工具,都是有人投資了它才會生產出來給我們使用,對于任何無論任何產品來說,不斷消費買買買才是硬道理,除了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所買的是否會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