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傷員!”嘴上如此說著,我還是向他家冰箱走去。打開她家的冰箱門,按著水果蔬菜熟食分類碼的整整齊齊。需要什么一目了然。
我先順手也拿了一瓶安慕希酸奶,打開喝了一口,冰涼從舌尖順著喉嚨蔓延到胃里。
拿了兩個雞蛋給她送到廚。
“找個碗,把雞蛋打勻了!”靳姝一邊切從我家帶回來的豆角,一邊吩咐我做事。
“那多麻煩啊,炒雞蛋,不是直接等油鍋熱一點點,把雞蛋直接打鍋里就好了!”我是真的受不了她的挑剔,炒個雞蛋也要這么麻煩!
“別啰嗦,快點的,餓了!”被瘋女人瞪了一眼,不敢再抗議,不需要自己炒菜、切菜,還是比較劃算的。
我把雞蛋磕破,放到碗里,一個單黃蛋,一個雙黃蛋,我很驚奇!據說遇到雙黃蛋的概率是千分之一,我正打算感嘆一番神奇的際遇!就聽到她又在下達指令:
“別發呆啊!撒點鹽進去!”
“哦,里面有一個雙黃蛋呢!”我拿著鹽,盛了兩小勺放到碗里,她來不及阻止,我已經把第二勺鹽加進去了。
靳姝無奈嘆口氣:“加一點點就好,你居然放兩勺,炒菜也不一定放這些!”
我喝了一口酸奶,弱弱的問道:
“雞蛋不是要用來炒的么?既然要加鹽,一次性加好不就可以了嗎?”
靳姝深呼吸了幾次,然后才又給我發指令:
“稍微倒一點醋進去吧!一點點啊!”
我都不知道她為什么發火,豆角炒雞蛋而已。我心里反思著自己為什么會切手,沒有控制好,差點半瓶醋被我倒進碗里!
瘋女人終于被我激怒,她搶過我手里的醋瓶!
“滾出去看電視!”
“我還是幫你做點什么吧!”
“不不不,你是傷員!”
“就是手有個小口子,不礙事兒的。”
“你切的是手,傷的是腦,嚴重腦殘晚期!”
“我……”
“滾出去!真是作孽啊,物資嚴重緊缺的時候,居然還被你給浪費了兩顆雞蛋!”
明明都是按著她的指令來的,幫她干活還被嫌棄!
“把你的酸奶也帶走!”
一聲怒吼,我覺得廚房的門都晃悠了幾下!為了能吃到晚餐,忍了!
……
電視在播放開學第一課。
“我們都是追夢人,在今天勇敢向未來報到,在明天幸福向我們問好……”
新的一年,新的九月一日,新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斗成就夢想。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是一代一代人奮斗出來的,我們要珍惜當下,傳承奮斗精神。
拿起手機,想發個信息出去,想分享一下自己此時看開學第一課的心情,可是想了想,還是算了!
自從疫情開啟,被封印在家的這段日子,天天被“隨意”兩個字刷腦。
刷的系統都近乎崩盤,影響其他功能的正常運行了!
如今病毒猖獗,直接死機了!
沒辦法,只能殺毒進行系統升級維護了!
既然系統升級維護中,那還是不要到處發騷擾信息了,我又默默的把手機放下。
情深不壽。
很快,我還是被電視的內容吸引了。
首先是徐夢桃20年做了406張戰術表,測算每一次跳躍,復盤每一個問題,分析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冠軍徐夢桃戰勝困境的秘籍,絕對是正能量的榜樣,不僅是每一個在校學生學習,作為一個社會的成人,也需要終身學習,也需要有榜樣的能量來支撐!
最讓我淚目的是張超犧牲前還在問自己能不能飛。2016年,海軍飛行員張超駕駛殲-15戰機訓練時,突發電傳故障。為盡可能保全戰機,他錯失最佳跳傘時機,重重摔在地上。如今,我們有了航母三“艦”客,無畏風雨的海空勇士們,正向著這片深藍,接續奮斗!
在他還有意識問自己能不能飛的時候,都以為他傷勢不算重,原來不是傷勢不嚴重,而是大家低估了我們勇士對祖國深沉的愛。
向死而生,為國而戰。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民大眾,我需要時常的有這樣的愛國情懷來激勵我,否則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身在何方!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我們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一個人,然而而我們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也可以為險而戰。
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還有一群人在特殊賽道上默默付出。他們逆著風雪只為準確測量雪溫、了解雪況、守護腳下的冰壺賽道。冬奧的冰雪因融進了許多青春的奮斗與激情。
崇禮,那是我去過無數次的地方,夏天在那里游玩,采蘑菇,摘一把野花,那里的山林留著我的腳印,回響著我愉快的不成調的歡歌。但是五音不全之人,卻總喜歡在無人的山野間嚎兩嗓子,回音不時從四面返回來,那時,我樂倒在松軟沙土中!
但是崇禮的冬天可真的是不敢恭維,零下20多度將近30度。速凍餃子的溫度才零下15度呢!
但是這些守護賽道默默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是山間勇士。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82歲育種院士——謝華安爺爺,“饑餓”影響了謝華安爺爺的一生。
長大后,他立志投身農業,為了生產更多的糧食,他追著光和熱去到了海南,培育了許多優質的種子。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如今我們吃的米飯,面條,玉米背后都是爺爺他們辛勤勞動下的科研成果。
向讓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讓我們不再飽受饑餓之苦的每一位科學家致敬!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我門每一個人也向往著浩瀚的宇宙星河,希望有一天自己像嫦娥一樣可以奔向月球,或者像某位神仙一樣可以飛升踏入某一星球。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移居到火星。從地球到火星的旅程大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空間站的建立,與不斷的實驗,實驗要有結果,要不斷的發現問題,針對問題有相應的解決對策,不斷的完善空間站,為載人登上火星而提供有效的措施。
看著王亞平說恢復地球人模式很開心。出差太空半年后,王亞平說自己剛回地球喝完水總想把杯子“粘”住,生怕“飄走”,也總想在太空一樣直接“飛”過去。
在我印象里,只有小說和電視劇會仙法的人才可以會飛,有法術才可以把杯子粘在墻上。
不知道,在很久以前,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是否真的見過神仙?或者真的有從外太空而來的人!
星河是浪漫的,暢游在星河的人同樣浪漫!比如劉洋的小星星就好浪漫。
看著中國航天人的浪漫!在空間站的每一天,航天員劉洋都會在紙條上寫一句話,疊成星星,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地方留下她的感動與希望。
錢七虎杜富國張桂梅也給即將步入學堂的學生送來開學寄語:新學期,新起點,愿你不負時光,勇敢前行!
九萬里風鵬正舉。九月來了,愿今后的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而金色的九月已經開啟,我還每天都在家中吃飽了睡,睡醒了吃,說來真是慚愧!
除了吃,好像也不會做什么了!現在,每天有大米飯吃,就是一種幸福。那大米是從哪來的呢?
看著熒幕上面,那一粒黑色的像石頭一樣的古怪的東西,居然是萬年前留下來的大米!
一粒小小的“萬年米”,卻蘊藏著中華文明起源的秘密。中國社科院歷史學部主任、研究員王巍給大家講了這粒米的重要性。
王教授介紹,農業的起源是文明起源的基礎。講座伊始,他翻出了浙江省浦江上山遺址出土的炭化稻米的照片。這距今大約一萬年前的一粒米,是國內迄今能夠確認最早的栽培稻米,也是世界最早發現的稻米。
這一粒稻米的出現,說明中華民族先民在一萬年前就開始了對水稻的栽培。他們守在田邊等待秧苗成熟、抽穗,開始了定居的生活。
王教授讓大家想象一下,史前時期,人們原本住在山洞里,穿著樹皮、點著篝火穴居,稻作農業的出現,開啟了人類發展的新紀元。
然而水稻帶來文明的變化令人震撼,良渚遺址也不例外。王教授給我們介紹道:良渚遺址的中心有一個高臺,其南部發現了20萬公斤的稻米,讓人大吃一驚。從上山遺址到良渚遺址,中華文明經過了5000多年的發展,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華文明經歷了滄海桑田,成為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之中唯一沒有中斷、延續至今的文明,離不開古代先民堅韌地開拓土地,更離不開一代代中華兒女長期奮斗。講座尾聲,他對收看節目的中小學生親切期望:“回溯歷史,感受5000年文明超越時光的力量,我們有責任奮斗不止,延續這份文明的榮光。”
我們每一個人都為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看了水稻的歷史,突然對水稻的生長也充滿好奇!
在微距拍攝下的水稻種子原來長這樣!生命真的是很神奇,微觀世界的水稻種子看上去就像……
怎么形容呢?突然覺得自己詞語好匱乏,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還是謝華安院士厲害!描述起這些種子簡直就是出口成章啊!他說:這些形態各異、特點鮮明的種子就像孩子一樣,每一粒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世界沒有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種子,更沒有相同的人!
哪怕是同一類人,卻也終究不是ta。
明明是大象,為什么叫羊妞?這是同一類?也不像啊?羊和象,我還是可以區分的!
唉,原來它是2015年羊年時被救助的幼象,一直靠喂食黑山羊媽媽的奶長大,因此取名“羊妞”。
羊年,吃羊奶,還真是別樣的緣分!
想著湘君府有道招牌菜,就是小炒黑山羊。想到吃,我的胃又不安分了,又開始蠢蠢欲動。沒有解封的消息,只能消停的聽話!
接下來是講青藏高原的史料首次公開亮相,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科研人員先后進行了兩次青藏科考,用雙腳丈量高原,一點一點填補起了青藏科考的空白。
雙腳丈量,我的小宇宙又被震撼到了,因為對于缺乏鍛煉的我來說,長時間走路會引起身體的各種不適!
這是怎樣的精神與毅力,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到呢?
沒有恒心與毅力,萬事難成!就如我國的兩彈一星,也是經過艱苦的奮斗,才突破西方的封鎖,有了今天的輝煌。
有航天人回憶第一次見到錢學森:“兩彈一星”的成就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回憶起第一次見到錢學森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周建平院士驕傲地說:“這是我們的幸運!”那是十足的見到偶像才有的表情。
我這才知道,原來科學家也追星,但追的是科學之星,追的是夢想和奮斗之星!
有了先輩的努力,中國發展航天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中國人的步子也邁向更高更遠的太空,用中國的航天器把中國的文明播向星辰大海。
有了他們的不懈努力,2022年7月24號,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則第一次把課堂“搬到”了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把開學第一課課堂搬到火星,搬到更遙遠的星辰大海。
奮斗成就夢想!
身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身為中國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完成當下我們能夠完成的任務,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這是科學家爺爺的感嘆,每年的開學第一課,我都是一個學子,靜靜得守候在電視機前,每年都讓我有不同收獲不同的感悟,敢于擔當,勇立潮頭,立志成為新時代青年,在史書上譜寫屬于我的篇章。
正是凌云壯志豪情萬丈直飛云端的時候,就被人一嗓子給震到了深淵。
“惟惟,拿碗筷,準備杯子,開酒,我們吃飯啦!”
“快幫我端菜!”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