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從用戶需求到產品需求,產品經理的苦逼開始》提到了登錄注冊的例子,從用戶角度看,這種需求的背后是身份認同。但登錄注冊的需要,還有更多的內在原因,暫不展開討論。
這次我們來看看,產品經理如何寫登錄注冊的需求,讓程序員哥哥們愉快地實現(呃,好吧,這個……一言難盡)
產品需要提供登錄注冊的功能,可以這么考慮:
產品是用戶移動端還是Web端?
登錄注冊需要用戶填寫哪些信息?
正常流程有哪些步驟?
異常情況有哪些?網絡的、用戶操作的、服務器的
如果情況復雜,是否需要畫流程圖?
線框圖需要涉及到哪些元素?元素如何布局?
交互設計,元素在正常和異常情況下如何交互?狀態如何轉變?轉變的條件是什么?
這里我們簡化一下,假定這樣的場景,產品用在Web端,用戶注冊需要提供郵箱和密碼,因為需要對用戶郵箱的有效性進行驗證,還增加了驗證碼的輸入。
頁面元素
很自然的,頁面元素包括郵箱輸入框、密碼輸入框、驗證碼發送按鈕、驗證碼輸入框、信息提示文本、注冊按鈕。
元素布局
元素布局,除了要考慮美觀,更要考慮合理性。
下面兩個布局,B會顯得好些,一是錯誤信息提示的位置更容易讓用戶定位,二是發送驗證碼緊接在郵箱輸入后,更能體現信息的親密性,并且眼球從上往下瀏覽信息,發送驗證碼無須對密碼的正確性進行校驗。
注冊流程
用戶輸入郵箱——>發送驗證碼——>郵箱收到驗證碼——>輸入驗證碼——>輸入密碼——>注冊
我們看到,用戶發送驗證碼后,需要登錄之前輸入的郵箱去獲取驗證碼,然后回來輸入驗證碼繼續后面的流程。這意味著用戶不得不離開當前頁面,操作的連貫性被割裂,因此是有損用戶體驗的。
為了驗證用戶郵箱的有效性而犧牲用戶體驗,需要進行權衡。
比如這個有效性驗證是否必要?如果是,還有別方式可行?又或者是不采用郵箱,而使用手機驗證?畢竟手機接收驗證碼,起碼不需要登錄郵箱,接收也及時。但另一方面,手機接收驗證碼,意味著要借助運營商短信服務,是否必要?
在網絡信號不好的情況下,騰訊郵箱會告知用戶,以簡化版的方式顯示內容,這是典型的功能優先的思路。很簡單,產品都沒法用了,你給用戶多漂亮的界面有啥用?這就是騰訊產品經理權衡的結果。
交互設計
確定好了注冊流程,現在需要考慮信息、操作的交互了。
用戶一進入注冊頁面,我們會想著如何盡量減少用戶的操作,去除干擾因素,讓用戶以最短的路徑達到注冊的目的。
就像網絡購物,一旦到了支付階段,步驟都是非常簡潔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用戶支付下單,即使用戶此時返回,還一再挽留提示。
在這個頁面,要考慮:
首先光標會自動Focus在郵箱輸入框,這樣用戶就不需要移動鼠標,然后在這里點擊了;
用戶輸入時,郵箱的格式需要進行合法性判斷,郵箱是否已被注冊,是否為空;
對于郵箱的判斷,是由發送驗證碼按鈕觸發判斷?還是由注冊按鈕判斷?還是兩者兼之?
驗證碼輸入框初始狀態置灰,在發送按鈕點擊前不可用,可以有效規范用戶操作的先后順序;
點擊發送按鈕,先對郵箱進行判斷,可減少無效的郵件發送,也能告知用戶郵箱輸入出了問題;
發送按鈕點擊后,郵件是不是一定能夠到達用戶郵箱,有可能因為網絡狀態或者郵件服務器的問題,導致沒法送到,這時候需要重新發送;
重新發送,是不是馬上就能再次點擊,如果是這樣,用戶就有可能不停地點擊按鈕,導致多余郵件;那么中間需要時間間隔,多久才合理?
驗證碼是由什么組成?字母?數字?多少位的?以什么規則生成?
每一次的發送,驗證碼是不同的還是相同的?如果是相同的,那驗證碼的有效時長是多久?
密碼是由什么組成?字母?數字?能包含哪些特殊字符?長度范圍如何?
以上種種,還沒考慮網絡狀態、服務器狀態、用戶信息填寫到一半,從瀏覽器返回,或者刷新頁面的情況。
有人說,產品經理大概是需要人格分裂的,為啥?因為一方面要像小白用戶一樣,想著產品如何簡潔好用,讓用戶無須思考,還要用得爽,另一方面又得思考產品的內在邏輯,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是正確的嗎?有更好的嗎?怎么取舍?整個產品設計,是邏輯完備的嗎?凡此種種。
這其實需要費很大的功夫,追求產品的簡潔,追求對用戶的友好,是需要深入復雜之后,真正了解隱藏的挑戰,去除多余,保留精華后給出的解決方案。
簡潔是終極的復雜。
——喬布斯
總結
最近嘮嘮叨叨,寫用戶需求、寫產品需求,再到舉例如何寫用戶需求文檔和交互設計,都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基本思路。
根據《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觀點,產品要圍繞用戶體驗而設計,好的用戶體驗要從五個層次去考慮——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以這五個層次對應產品經理的工作,大概是這樣的:
戰略層,進行用戶研究和用戶需求分析;
范圍層,進行產品需求提煉;
結構層,對產品進行概念設計和信息架構;
框架層,對產品進行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輸出產品線框圖;
表現層,產出產品交互原型,通常是一些高保真原型。
從用戶需求到產品需求,最后輸出產品需求文檔,勢必要經過以上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樣,產品經理對于產品的理解,才有可能一以貫之地體現以用戶為中心。即,
以用戶的角度看待產品,關注產品如何被用戶使用,綜合考慮用戶的使用環境和場景,從用戶的心理感受和行為出發,考慮用戶有可能采取的每一個行動的每一個可能性,并試著去理解這個過程中用戶的期望值。
正如加瑞特說的,
成功的用戶體驗,就是能預知用戶期望并將其納入設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