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面有說移情是病人對治療者的情感反應。反移情則是治療者對病人的情感反應,是治療者對病人的移情反應。
2, 反移情有很多種,且和移情一樣,也可以發生變化。比如治療者會發現,病人所講的事情都在治療者的生活中發生過,所以治療者也會有相應的情感反應,還可能對某些特殊事情的反應特別強烈。
3, 反移情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一致的,治療者跟病人的感情態度發生共情,第二種是互補的治療者跟病人生活中的某個重要的人物(比如爹娘)的感情發生共情。比如治療者被病人激怒而產生想要傷害對方,言語上貶低對方,“來啊,互相傷害啊“這種就是一致的反移情。假如說病人幼年長期遭受母親的責備,這時候病人激怒治療者,治療者抵制住這種認同,以自我防御的批評和敵意進行反擊,采取病人母親對她的那種態度,這種即是互補的反移情。
4, 有一點需要注意,病人對治療者的打擊,通常,病人就是想要打擊治療者,想讓治療者嘗嘗被生活擊敗的滋味,正因為他們被生活擊敗了,所以他們才來做治療。讓治療者的努力一事無成,也是病人跟治療者競爭的小手段之一啊。
5, 基于以上,治療者就需要一種分裂的本事來包容和加工反移情,一邊是對病人有情感的反應,另一邊是需要誠實的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反移情,解釋他。需要注意:治療者被病人激起惱怒,在這種情況下,千萬千萬不要被惱怒的感情控制講些不該講的話,做些不該做的事,言下之意,治療者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感情用事。
6, 治療者對反移情的加工: 對自己的心理發展和生活事件要保持清醒和冷靜 不要把病人的感情往身上攬 用反移情的憤怒去理解病人的敵意
7, 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病人的反移情,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病人很難將自己愛和恨的情感整和在一起,她對自己和別人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形象,情感上陰晴不定,前后矛盾,這就讓治療者的反移情也是前后不同,治療者需要將這種前后不一的移情和后面產生的反移情整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弄清楚病人的內心。
8, 弗洛伊德認為,治療師在經過精神分析的訓練之后,需要定期接受精神分析或找專家進行定期的督導,因為在治療的過程中,處理病人潛意識的過程必然會引起自己潛意識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