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笑來老師刷新的概念是:
1、知識和金錢一樣,都能產生利息;
2、就像金錢里也有負利息一樣,知識其實也是可以產生負利息的。
在此之前,雖然只字不差的讀了笑來老師說的:“知識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并深以為然,但我還從來都沒往這個方面想過。
仔細思考一下,的確如此。
比如說:很多知識(或技能),像時間管理、英語、編程、統計之類,知道得越早,學得越好,對開闊眼界提升思維的作用越大,生活和工作也能因此更高效。
但并非什么知識都是知道得越多越好。
一方面,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有限,如果大量花在積累一些沒有多大意義的知識上,就算在這些方面做到NO.1,自己還是沒有什么成長,更可怕是人還可能變得狂傲偏執。(比如研究回字的四種寫法,怎樣能更快的打響指等——打響指這個還是在最強大腦上看到的,當時就覺得這孩子浪費了5年寶貴青春而不自知,太可惜了)
另一方面,很多知識本身正確與否還存在爭議。比如父母朋友圈里廣為流傳的那些養生文章,有些或許存在一定道理,但有些邏輯相互矛盾,如果不加分辨的吸收這些,最后只會弄得自己無所適從。
其實就像笑來老師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的那樣: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就看他腦子中是否有足夠多正確、清晰、必要的概念。
當然,不是完全跟“早”沒關系,你覺醒得越早,成長得越早,效果自然更加驚人。但“早”真的不是決定因素,正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腦子沒想清楚,一味搶先,很容易掉坑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