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銅鐵1:漢唐宋元明清總論(上)
站在臺北這片封閉里,眺望古中國的開放和富強,頓時神清氣爽變得聰明了
上古中國的大地,住著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九黎(蚩尤,讀「吃尤」)三個部落,以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個部落群,光是南蠻(百越)就號稱包括幾十個部落。
公元前3000年左右,遠古五帝統一神州大地,建立了一個多民族國家。公元前2000年進入夏商周三代,前200年出現秦漢盛世。
在南北朝,匈奴、鮮卑、羌、氐這些草原游牧民族(少數民族)加入「大熔爐」,成為新中國人,造成隋唐的偉業。之后,契丹(遼國)、黨項(西夏)、女真(金國)和蒙古族(元朝)也進入中原,變成中國人。
大海納百江
「開放性」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國人認為「王者無外」、「華夷一體」,大白話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不需要區分什么,因為重點在思想,而不在種族或膚色。
「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股贁得褡迥芙邮苤袊^念,就把他當成中國人。中國人不講禮義,就當成野蠻人。
交通再怎么險阻,還是要跋山涉水,步行、馬載,想盡辦法、冒生命風險輸入外國物品,來改進衣食住行的水平。黃瓜、菠菜、茄子、西紅柿、玉米、西瓜、烙餅等等,全是舶來品。
中國人發明絲織品,遠銷古羅馬,但是最攸關日常生活的棉布,得靠印度的棉花概念。最初席地而坐(跪坐、正襟危坐),北朝(華北)才效法國外,制造「胡床」(折迭式板凳),直到唐朝才吸收到椅子概念。
對學術和藝術也「海納百川」。一半以上的樂器和戲曲,是從西域移植的。立德、立功或立言的圣賢不問國籍,受到同樣的尊敬。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翻譯了《幾何原本》,去世后明神宗根據貴族和功臣慣例,賞賜安葬的土地。
進入中國,就自認是中國
多民族的異質文化「匯眾流而入大海」,融合成多采多姿的中國文化。少數民族搬到中國境內,吸收到開放的空氣,態度也變得很開放。占領中原的少數民族,大部分全盤吸收中原文化、制度,用來治理國家。他們甚至選擇性遺忘外國人身份,宣稱自己是中國的正統!
當少數民族(華北)跟漢人政權(華中華南)南北對峙,哪邊算「中國」呢?南北朝出現一個經典的笑話--?鮮卑族(北朝)跟漢族(南朝)對峙,兩邊都自稱是「中國」,而對方則是野蠻人(夷虜)!
北魏叫南朝「島夷(蠻荒海島居民、倭寇的同義詞)」,南朝叫北魏「魏虜」?!肝禾斦?,匈奴種也,姓托跋氏?!梗ā赌淆R書魏虜傳》)
這種互相詆毀的場面,在宋代又上演了。遼國占據華北,宋朝遷到江南,兩邊都強調自己才是「中國」(正統),而對方絕對不是!不久,金跟南宋在對峙當中也都堅持這一點。
這些民族通通在這個開放的大熔爐里,匯流成一個優秀而多元化的共同體。元朝蒙古人和清朝女真人統領整個中國,更成為名至實歸的中國人。
?
金銀銅鐵?漢唐宋元
上述的國際關系,重點在胸襟要開放,要跟鄰國互通有無,就能共存共榮了。至于國內關系,孔子主張民本主義,孟子也曾經提示重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政府要體恤、照顧人民,整理大環境,維持一個公平、開放的社會,不要剝削、傷害或愚弄他們。
圣經記載,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王國)尼布甲尼撒二世,就是建造巴比倫空中花園那位,曾經在夢里見到一個震撼的巨大人像,黃金頭、白銀胸膛手臂、古銅腰腹、鐵腿,以及半鐵半泥的雙腳。
這個夢很有趣,人像不僅僅跟兩河流域(肥沃月灣、新月沃土)有關而已,它也訴說著中國漢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和社會演變。
黑色秦朝--?專制的地獄,推倒重來
春秋戰國八個世紀的動蕩剛剛結束,社會需要進一步凝聚,中國人渴望一個體恤的政府。但秦始皇嬴政耀武揚威,打破了他們的夢想。嬴政認為,從文字、交通、度量衡和種種產業標準,到地方管理、風俗習慣,所有東西都應該統一,才能凝聚社會、鞏固政權。
?
這些規定都蠻有道理的,問題是秦始皇不愿意見好就收。他還要「馬背上得天下,馬背上治天下」,建立一個嚴苛的極大化政府,繼續進行軍事管理。手段是「修秦律、定一尊」,執行嚴刑峻法。
結果是,思想言論、謀生、產業行為、日常行為和追求財富的種種自由都被剝奪了,神州變成專制的地獄,百姓通通是政府的奴隸,經濟蕭條,產業病殃殃的。
秦政權打碎了人民對生活的盼望,它本身也必須推倒重來。短短張揚15年,就被農民起義終結了。
黃金西漢(像靈活的頭腦)--小而強,小而美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統一。號稱要重新詮釋傳統思想文化,把它放進一個能適應新制度的模式。
新儒學、活學活用(復古),這口號很漂亮,卻只是個口號罷了。實際上,捧著幾本儒家著作,吹噓成睥睨天下的「五經」(經典),并且興建學校、帶動輿論,讓經學(研究五經)成為正統思想、官方哲學。
這些道德倫理觀念「罷黜百姓,獨尊皇帝」,跟遠古傳遞、孔老提倡的人本思想傳統恰恰相反。遠古中國認為百姓是國家的重點,上帝根據百姓的感受,祝?;驊土P他們的領袖??鬃泳哂?b>人本(民本)思想,重視人性和人的價值;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國家)次之,君為輕。」
「董仲舒哲學」采取法家「三綱」觀念和陰陽家「陰陽五行說」,把孔子「君君臣臣邏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扭曲成「綱常理論」,把「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一個人的天下」,讓皇帝得到世襲絕對權力,掌握官員和百姓的生死禍福。
西漢剛剛建立,國家處在上升的勢頭,漢人心態普遍年輕,勇于嘗試、探索,他們吸收傳統文化的優點并且付諸行動,也跟鄰國互動,不但沒有被官方哲學阻擋,反倒阻擋了皇帝的荒謬。
漢朝(頭腦)像黃金,小而強、小而美,堅貞而耀眼,為接棒者的擴充打下扎實的基礎。
灰撲撲的東漢--被迷信和謊言覆蓋
劉秀乘著皇位世襲(家天下)傳統的翅膀,開創了東漢帝國?!讣姨煜隆蛊茐墓秸x,而且劉秀有個軟肋--?他的身份是劉邦九世孫,血緣關系極其遙遠,這幾代早就過著平民生活了。
因此,劉秀利用迷信來抬高身價--?廢止古文經學(探討經文的本來意義),背書緯讖神學和今文。一票今文學者用自由心證法,解釋五經的某些內容,把占卜和陰陽學說混進去,提倡「天人感應」。
?
表面看來,東漢并不是秦朝(暴政),沒有箝制思想言論;但它用迷信來欺騙百姓,讓社會大眾混淆真假,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東漢賦稅并不特別沉重,然而大部分百姓已經失去謀生、經營產業和追求財富的能力了。
東漢政權宣稱愛護百姓,事實上喂食有害的東西--迷信、謊言、惡質的行政手段。它沒有用嚴刑峻法來傷害、奴役人民,但裹著糖衣的暴政蒙騙人民,讓他們陷入水火當中。
黃金漢朝蒙塵了,被謊言和迷信覆蓋,這軟性暴政必須推倒重來。塞外的外國民族(五胡)侵入國境,東漢用敗家子的形象滅亡了。這些外國人漸漸成為華北民族,最后融合成拓跋魏帝國,它是一個活潑、開放而強盛的華北政權,當時的世界頂級強權。
白銀唐朝(胸膛寬闊,膀臂能干)--格局寬闊,卻稀釋了
唐朝的胸襟寬闊,是個國際化的開放社會,從疆域到科技、文化和經濟上的成就,都站在漢朝的基礎上,擴大了格局。膀臂能做事,唐朝準備幻化成鉆石!
?
韓愈?強化社會階層意識
但韓愈用「道統」(儒家正統思想)豎立起「五行山」(社會階層意識),聲討「蠻夷思想」。他很聰明,為執政者和饑渴的知識分子設想,把復古思想上包上一層讓人不舍得拒絕的糖衣--?建立「五行山」就能壟斷思想,進一步壟斷社會階層優勢和政權!
「君-臣-民」是一種封閉性的社會階層制度,目的在鞏固執政者的絕對權威,保證財稅收入和社會秩序。這邏輯剝奪人權,傷害百姓和國家。
知識分子并不傻,但他們在執政者的剝削之下非常饑渴;道統論肯定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和任務,這代表世襲家族利益啊!世世代代的饑渴者被吸引,韓愈也成為至尊。
南霸天?撐起半邊天
永貞革新被壓制,柳宗元狼狽地放逐到野蠻風土圈,內臟功能和記憶力衰退,變成一個憔悴而虛弱的中年人。在檢討、反省之后決定化悲憤為力量,面對「環境險惡」的事實,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到最后。
后來在永州東南角發現「黃溪傳奇」。黃氏避難到永州深山里,一個被社會和歷史遺忘的角落,并沒有怨恨命運或上帝。他在絕望當中關切現實(真實社會),并且奮斗下去,對土著部落傳授先進的農林生產技術,讓民眾的生活和心情安定下來。
黃氏精神來自上帝,只問耕耘不問其它的。柳宗元很感動,愿意效法這種絕望里的堅持和頑強,付出生命來承擔對歷史、現實和同胞的責任。
上帝聽見他的愿望,一年半之后他被貶逐到更偏僻的柳州、一個高層懶得干預或剝削的地區,在那里推動「永貞革新」,把民本主義和俠義精神付諸行動。柳宗元完成了人生的任務,讓柳州從蠻荒幻化成一個奇跡,他也從「柳河東」幻化成「柳柳州」。
「柳宗元現象」讓韓愈多么難堪!韓愈在全國首善之區,用掏空身體和腦袋堆砌出一座名利大山,仍然只能成為「北霸天」,撿一票昧著良心忘掉理想的二等貨?!改习蕴臁箙s從野蠻風土圈震撼并影響整個大唐帝國,風靡了具有勇氣和壯志的一流人才。
韓愈建立「五行山」,大唐帝國就失去胸襟的開放,不可能站在西漢的黃金基礎上發展成鉆石了。但「柳宗元思想」里的現代化觀點和俠義精神撐住半邊天,讓唐朝力量在受到稀釋之后,仍然發出白銀的光芒。
啟發「明末思想解放」
「柳宗元思想」是上天賦予的人性(公道、濟弱扶傾、民本主義、務實、開放、理性)。它在永州得到解釋,在柳州得到實現。
柳宗元死后,他的思想仍舊活在中國人心里。它在宋朝以降跟「五行山」抗衡,感動了某些年輕人;他們放棄去中央政府追求權力地位,決定「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帶著中原的先進科技,去地方照顧百姓,成為清廉而體恤的父母官。
接著,柳宗元思想又在明末啟發思想解放,撼動「五行山」;在清末間接觸發革命,瓦解了轄制神州幾千年的封建體制,讓「永貞革新」在新中國實現,造就了一個現代化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