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日本作家齋藤孝的《超級閱讀術(shù)》讀完了。想在這里寫下我覺得對我自己很有啟發(fā)的一些點。
本書我讀的重點內(nèi)容為第二章《增加閱讀量——速讀的全技能》和第三章《提升讀書質(zhì)量——精讀的全技能》。
速讀的技能我作為重點閱讀的有這樣幾點:
??抓住重點,大幅度提升速讀能力
??用從書尾讀起的“逆算讀書法”,迅速抓住要點
??使用“二成讀書法”進一步提高速讀能力,牢記抓住的要點
??將書店作為等人地點,使之成為速度技能的修煉場
??使用“探照燈方式”,邊找關(guān)鍵詞邊閱讀
??運用“同時平時閱讀法”,實現(xiàn)大量閱讀的目標
精讀幾要點:
? 把書當作筆記本——“三色圓珠筆方式”
??運用“三段引用法”,將喜歡的內(nèi)容變成自己的知識
??反復談論讀過的內(nèi)容,大幅提升引用能力?
速讀主要是針對實用類書籍。我最初了解的速度方法和“抓住重點,大幅度提升速讀能力”描述的類似。讀一本書之前,首先看一下作者簡介、前言、目錄,了解一下本書的大致框架,之后以每幾秒鐘一頁的速度將整本書翻完。翻的過程中要學會搜索關(guān)鍵信息,通過筆記或者折頁的方式迅速做好標記。這一步驟在閱讀目錄的基礎(chǔ)上更加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并且大致能找出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這步稱為掃讀。掃讀結(jié)束后開始精讀。找到之前做了標記的地方,回頭圍繞著這些關(guān)鍵段落仔細研讀。這就是我最初了解的速讀方法。本書在此基礎(chǔ)上又拓展了些比較實用的方法。
從書尾讀起的“逆算讀書法”
作者的經(jīng)驗,“一般新書類圖書的作者不會把第一章作為最重要的部分來寫。一般最重要的部分是從第三章、第四章開始,自己覺得最想說的結(jié)論部分放在最后一張來加以概括。所以,你不必從頭讀起。你只要從概括了所有要點的最后的結(jié)論部分開始讀就足夠了。”這點確實給了我一些啟發(fā)。從前我讀書一定是要從頭讀到尾的,生怕漏掉關(guān)鍵信息。而作者在說出這樣的觀點時,我發(fā)現(xiàn)本書恰恰遵循了這條原則,則成為更好的例證。
二成讀書法
僅僅閱讀整本書的二成就能抓住重點。我的理解為,根據(jù)二八原則,一本書80%的精華應該展現(xiàn)在20%的文字上,關(guān)鍵就是你是否能找到這20%的信息所在。值得思考并去實踐。
將書店作為等人地點,使之成為速度技能的修煉場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建議。約見別人的時候,可以將書店作為碰面地點。作者建議,利用書店練習你的速讀技能。速讀大約十本書,最終經(jīng)過甄選買下一本,即便那九本沒有買下,內(nèi)容也已經(jīng)留在你的腦海里了,而買下的那本則是你眼光訓練的敏銳的結(jié)果。而等人時間有限,更加能鍛煉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速讀的能力。
使用“探照燈方式”,邊找關(guān)鍵詞邊閱讀
“閱讀前,自己在腦子里定下五六個關(guān)鍵詞。接下來邊閱讀邊用圓珠筆為你發(fā)現(xiàn)的一個個關(guān)鍵詞做上記號,或者折角。當你一頁頁翻著書看時,你會覺得那些關(guān)鍵詞一個個主動地跳入你的眼簾,你搜索關(guān)鍵詞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運用“同時平時閱讀法”,實現(xiàn)大量閱讀的目標
這個觀點對我來說比較新穎。作者建議,同時平行地閱讀十本書,不需要把一本看完了再讀另一本,可以有快有慢。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實現(xiàn)大量閱讀的目標。其實我不是很能夠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在我看來,即便是一本接著一本讀,也可以實現(xiàn)大量閱讀。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是固定的,當你同時讀兩本書的時候,我相信總體需要的時間應該和先后讀兩本書大致相同。但是其實我又是喜歡這種方法的,因為我自己會同時讀兩三本書吧,更多還沒有嘗試過。我同時讀的原因一般是讀的是比較難啃的大部頭的書,一本讀完需要花很久的時間,這時如果其中穿插著讀其他類型的書,會有一種新鮮感,將我慢慢磨去的意志又找回來。之后再繼續(xù)啃難啃的書會覺得添加了新鮮的血液,又充滿了活動,這倒是可以提高讀書效率。只是同時閱讀十本,甚至像作者說的三十本?可以嘗試一下。
精讀方面,其實作者前面幾個段落重點強調(diào)的是朗讀、背誦、翻譯、抄寫等方法,對我來說不是特別可行,在此忽略。我覺得可以一試的如下:
把書當作筆記本——“三色圓珠筆方式”
紅色標出客觀上“非常重要的部分”,藍色標出客觀上“比較重要的部分”,而綠色標出主觀上認為“很有意思”的部分,即便與文中的客觀要點沒有任何關(guān)系。這是個聽上去不錯的建議,我想可以嘗試一下再評判效果。因為我記手賬的最初也是喜歡用不同顏色的筆記下不同類別的事項,例如紅色與健康有關(guān),藍色與工作有關(guān),綠色與提高自己學習等方面有關(guān)。使用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過于復雜,有時候馬上就要記下卻還得想用什么顏色的筆,最終放棄“五色圓珠筆”法,回歸最基本的1~2種顏色,十分清爽,也并不覺效率有所下降。
運用“三段引用法”,將喜歡的內(nèi)容變成自己的知識
作者建議,“讀書時挑選你喜歡的三個篇幅,可以在和別人交談時或?qū)懮⑽摹懭沼洉r進行引用。這一方法,可以讓書中的文章完全成為你自己的知識。”我私下認為這個建議對我這樣的懶人非常實用有時候我讀完書很想回顧一下,寫個小結(jié)之類的,一般只有寫下了才會成為我自己的東西。但是這需要時間和精力,有時候想想就過去了。真正到需要引用的時候卻又想不起來了,甚至都記不起是哪本書上曾經(jīng)提過的。這種方法,不需要太多思考,覺得比較好的篇幅直接摘抄下來,我想我可以放進印象筆記的寫作素材庫,以便隨時調(diào)用。不需要時也可以偶爾翻一翻加強記憶。
這就是我讀完本書整理的讀書筆記。
其實如果統(tǒng)一認為只要是實用類書籍都可以用速讀的方式去讀,我認為還是太粗糙了些。記得之前讀萬維鋼的《萬萬沒想到》用的就是速讀的方法。確實是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讀完了,但是唯一的印象就是我精讀的部分,關(guān)于強力研讀的方法。因為本書一個小章節(jié)就是一個知識點,前后基本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如果想掌握本書的全部內(nèi)容,根本沒有辦法通過速讀去獲得。所以在速度完之后我從頭至尾又精讀了一遍。這本書是趣味性極強的,又有很多顛覆常識的觀點。讀完整本心中有數(shù),雖然比較零散,但是以后如果寫文章需要用到其中的觀點或者案例,我想我還是知道來這里查找的。這是速讀沒法達到的效果。但是非常神奇的一點,即便是精讀完整本書,我依然認為關(guān)于強力研讀的那個章節(jié)是對我最有的部分。摘抄最精華的部分如下:
什么是好的讀書筆記?
強力研讀要求讀書筆記必須包括四方面的內(nèi)容:
1.清晰地表達每一章的邏輯脈絡(luò);
2.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
3.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發(fā)現(xiàn)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他書或文章的聯(lián)系。
萬維鋼在本書中的觀點時不建議速讀。我想速讀可以,但是還沒有普及到所有實用類書籍的程度。就好像《超級閱讀術(shù)》就完全可以采用速讀的方法。而之前我讀的一系列《七田真教育法》用速度的方法也足夠掌握精華了。更何況整套書中重復的部分很多,即便一處沒有精讀到再另一本中一定又會讀到的。而很多其他書籍,還是需要花時間精讀,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可以運用的知識。當然,當一個人的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某些領(lǐng)域的書速讀便可獲得精華,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