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今天談到了“歧視的作用和限制歧視的惡果”,文中談到有時候歧視是合理的,歧視行為含有一定的效率,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著商業銀行改變歧視標準的話,就有可能釀成惡果。 文中舉了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為了讓弱勢群體能買得起房,這個觀點顛覆了之前的認知。
? ? ? ? 現在想來,日常中的確有政府為了消除歧視而強行作要求的事。比如貧困貸款,政府要求銀行為在冊貧困戶發放無息貸款,但銀行并不想貸。從道德上講,我們會認為銀行必須為扶貧作好支撐,但銀行從效益上講,因為貧困戶無償債能力,不想貸款。最終的結果是,政府要求銀行必須要貸,而貧困戶貸出來后,往往或直接存入銀行,吃利息,沒有達到扶貧的目的,反而更懶了,這時銀行還沒損失,但有的貧困戶貸出來后,也不是投入產業中,而是消費了,之后還不起,銀行就直接損失了,這兩種情況都對扶貧沒有真正的幫助。
? ? ? ? 還有當前一直在說的,很多民企或初創企業貸不到款,人們往往仍然從道德角度出發,認為銀行嫌貧愛富,那些國企不差錢的,銀行千方百計要貸給他,而民企或初創企業需要錢的,銀行卻分文不貸。其實這也帶有偏見,從我的了解看,不少民企甚至個體銀行也會貸給他,銀行不貸的只是沒抵押、看不到未來的企業,這也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是必要的歧視,因為這種企業有未來的不確定性,萬一倒閉了,銀行的貸款不是扔水里了嗎?雖然不排除這種企業也會長成參天大樹或獨角獸,但至少在那個時候銀行出于安全性考慮是不敢的。
? ? ? ? 如何解決呢?其實現在已經有解決辦法了,就是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愿意承擔這種不安全性,“賭”這個企業的未來,當然前提是這個企業要給這個風險投資人看到未來,如此則你情我愿。政府要做的不是強制銀行,而是給風險投資松綁,壯大幾險投資隊伍。